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平面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在某一个建筑平面内,由支座支撑,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是平面梁。

注写方式梁平法施工图有截面注写和平面注写两种方式。当梁为异型截面时,可用截面注写方式,否则宜用平面注写方式。 梁平面布置图应分标准层按适当比例绘制,其中包括全部梁和与其相关的柱、墙、板。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除外)。当局部梁的布置过密时,可将过密区用虚线框出,适当放大比例后再表示,或者将纵横梁分开画在两张图上。 同样,在梁平法施工图中,应采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⒈ 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从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截面注写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

⒉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对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的梁编号及截面尺寸、配筋等代表许多跨,原位标注的要素仅代表本跨。具体表示方法如下: ⑴ 梁编号及多跨通用的梁截面尺寸、箍筋、跨中面筋基本值采用集中标注,可从该梁任意一跨引出注写;梁底筋和支座面筋均采用原位标注。对与集中标注不同的某跨梁截面尺寸、箍筋、跨中面筋、腰筋等,可将其值原位标注。 ⑵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

平面梁的介绍1、 从力学概念方面考虑:和剪力墙平面外连接的梁应该属于框架梁,satwe中的墙元具有6个自由度,在面外也有约束,有约束就有刚度,空间程序在计算整体刚度时都考虑了面外刚度,如果把梁端点位胶结,对结构刚度是有影响的,点铰后,这个梁既不参加节点弯矩分配,也没有面外约束,算是次梁。
2、从程序自身考虑:satwe在自动搜索时,只要发现梁的两端有竖向构件时,都归入为框架梁,然后对它进行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处理。显然,和剪力墙平面外连接的梁也要进行这样的处理,程序认为它是框架梁,如果点铰以后,程序在进行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处理时,算出的增大系数为1,(注意剪力增大系数是基于梁端弯矩来计算的,梁端弯矩为0,自然剪力增大系数为1)。1

平面梁施工的注意点(1)梁编号,该项为必注值,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成。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节点构造的不同,将梁类型代号归纳为六种,见表10-3的规定。根据编号原则可知,如“KL2(2A)”表示的含义是:第2号框架梁,两跨,一端有悬挑。

(2)截面尺寸,该项为必注值,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悬臂梁采用变截面高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b×h1/h2,h1为根部高度,h2为端部较小高度。

(3)梁箍筋包括钢筋种类、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该项为必注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例如:“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HPB235级钢筋,直径8 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mm,双肢箍。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该项为必注值。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采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例如:“2Φ22"表示用于双箍;“2Φ22+(4Φ12)”表示用于六肢箍,其中2Φ22为通长筋,括号内4Φ12为架立筋。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该项为必注值。当梁腹板高度hw≥450 mm时,需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例如:图10-4中G4Φ10,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Φ10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2Φ10。当梁侧面需配置受扭纵向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接续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受扭纵向钢筋应满足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要求,且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例如:N6Φ2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6Φ22的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3Φ22。2

平面梁单元的坐标变换主要包含内容为以下部分:

整体坐标系中的平面梁单元;

两个端节点;

梁的长度;

弹性模量;

横截面的面积;

惯性矩。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静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