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表列组亦称正交表列群,指正交表的列按其水平排列划分的组。进行正交试验的裂区设计时,其表头设计的方法,除正交试验所要求的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原则:1.一级因素尽量往正交表前面的组(class)上安排。一级因素应排在正交表中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前几列。2.不同级的因素不要放在同一组群之内。当一级因素在第一组容纳不下时,可与第二组合并。这时,二级因素就应排在正交表的第三组上。3.每一级因素安排之后,其后应注意留有适当的空闲列,以便估计这一级因素的试验误差。4.当某些交互作用不可忽略时,应尽量考虑不要让交互作用与因素混杂。
基本概念正交表列组是正交表的列按其水平排列划分的组。下面是几种正交表中列的分组。
|| || 表1
通过各组中列的水平的对应关系,可以说明将列划分为组的原则和方法。以L32(215)为例: 第一组只含第 1列,其水平“1”和“2”各连续重复16次,它们各自分别对应着第二组(含第2,3两列)每列连续8个“1” 和连续8个“2”,第二组中每列的每个连续8个“1”(或 连续8个“2”)又对应着第三组 (含第4—7列)每列的每个连续4个“1”和连续4个“2”……依此类推。正交表的列组用于 (正交) 裂区设计1。
裂区设计裂区设计亦称分割设计。把因子按试验重复的难易程度分为(一级、二级……等)若干级别,并按级别依次安排试验先后顺序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其基本原则是,使重复试验难度较大的因子较少重复试验, 使重复试验较易的因子较多重复试验。用正交表安排裂区试验,称做“正交裂区试验设计”,它利用正交表 (按其结构) 的分组来实现。参见上文 “正交表列组”1。
设计步骤及举例应用正交裂区设计,就是用正交表(OA)来进行裂区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
正交裂区设计与一般裂区设计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正交裂区设计是利用正交表的分组来进行裂区设计的。
2.正交裂区设计既能保证正交设计的均衡搭配与综合可比性质,又能对所考察的因素区别对待,从而使一些较易实施的因素多做重复,而使实施起来较为困难的因素只做适当重复。
3.在正交裂区设计中,由于某些因素的水平重复次数的减少,造成各因素水平重复次数不一致,使得各因素之间不能完全“一视同仁”。因而在进行方差分析时,其特点是:对不同级的因素,原则上要分别用同级误差进行显著性检验。2
【例1】 胶粘带正交裂区试验(正交试验设计法,1979)
在制备交联型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粘带工艺中,主要有配制胶液及固化胶带两步工序。因为配制胶液周期长,不易重复,而固化胶带实施比较容易。因此采用裂区设计将试验处理及因子分别实施到两道工序。配制胶液成为主区(主试验单元),而固化胶带成为副区(副试验单元)。由于配制胶液(主区)次数减少,就可大幅度降低试验费用。
影响配制胶液的5个主因子及水平如下:
A丙烯酸酯单体甲用量:4,5,6;
B丙烯酸酯单体乙用量:10,20,30;
C混合溶剂的配比:30/70,35/65,40/60;
D引发剂用量:0.3,0.4;
E后反应时问(h):5,8。
影响固化胶带的4个副因子及水平如下:
F固化剂用量:50%,30%,25%;
G双面胶粘带厚度(10-2mm):10,12,14;
H固化温度:100℃,110℃,120℃;
J固化时间(min):3,5,8。
根据以往经验考虑交互作用AB、AF、AJ、HJ2。
表头设计
1.选择正交表
例1的9个因子中,有7个是3水平,2个是2水平。考虑采用拟水平设计,选用2水平L32(231)正交表。
2.正交表的群
正交表的列可以被分为若干群。例如L32(231)正交表(表1)共有31列,可分为5群、
|| ||
在32个处理设计中,若进行全面实施试验,最多可安排5个二水平的因子。第1群的列安排第1因子(如A),第2群的列安排第2因子及与前面因子的互作(如B、AB),第3群的列安排第3因子及其互作(如C、AC、BC、ABC),其余的以此类推。但在多因子试验的部分实施中,就需考虑因子安排与各群的关系。
3.正交裂区试验的表头设计
在正交裂区设计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低级因子一般安排在低级群。(2)同级因子一般安排在同级群内,不同级因子安排在不同级群内。(3)同级因子的互作一般安排在同级群内,不同级因子互作安排在较高级群内,但需考虑交互作用的混杂。(4)采用拟水平设计时将第1列空闲。
在例1中,按配制胶液、固化胶带二道工序分为主区及副区后,共有5个主因子及4个副因子。现把5个群分为2级,第1~4群为第1级,安排5个主因子,第5群为第2级,安排4个副因子(表2)。在表头设计中,采用拟水平设计,第1列空闲不用,2~15列为主因子,其中10列及15列为主区误差列(Ea),16~31列安排副因子,其中24~27列为副区误差列(Eb)。由于互作关系,2个副因子的互作HJ被安排到一级群中的第12、13列2。
|| || 表2 胶粘带正交裂区试验的表头设计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任毅如 - 副教授 - 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