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压供电,“T”接是指从甲方向乙方供电的线路中间接出一条线路,向第三方丙供电。
简介在高压供电,“T”接是指从甲方向乙方供电的线路中间接出一条线路,向第三方丙供电;由于是从向别人供电的线路中接出,从电源甲“看”过去,这条线路相当带了乙方和丙方二个用户。也正是由于是从线路中间“T”接,它的运行才不受乙方运行方式的影响;供电可靠性与乙方是一样的;同时,由于各自独立供电,保护设置和整定也较简单。在低压线路,“T”接也就是在主线路进行分支连接。
特点在高压电网中,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负荷密度的增长,从设备投资的经济效益与征地的困难出发,常常出现高压重负荷三端(T型)或三端以上的多端输电线路。这些线路又常常联系着大电厂和大系统,要求快速切除线路上的故障。
与两端线路相比,T型输电线路有其自身特殊性:(1)区外短路时,某侧CT将流过其他两侧短路电流之和,这个电流互感器有严重饱和的可能。(2)三端系统有可能发生内部故障,而某侧有故障电流流出的现象。1
T接线路继电保护由于 T型支接线路具有接线简单、施工周期短、节约投资成本以及输电线路走廊用地等优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T接线路在江门市电网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作为多端输电线路的一种形式,T接线路运行方式的应用为电网安全运行提出了不少新的难题,其继电保护的配置与整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T接点的位置、分支线上有无发电机、发电机运行或停运、分支系数、电动机反馈、电动机自起动、变压器励磁涌流、中性点接地方式、过渡电阻、系统振荡、个别断路器断开等因素对T接线路后备保护都会产生影响,需要对其可能出现的不正确动作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采取何种方法实现T接线路保护的快速电网络分析,保证相关电网络分析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使其较好地实现具备一定自适应能力的保护,有待进行分析和验证。
继电保护作为电网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动作要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T型接线在110k V 变电站高压侧一般采取单元接线,在同等变电站容量下占地面积较小,且造价较低,维护费用较小。但是T接线路增加了二次继电保护设计和整定的复杂性,现有的常规保护难以适应T接线路的要求。普遍采用光纤环状连接的三端光纤差动保护作为主保护,一旦通道出现故障,该通道所在线路的主保护失去作用。这表明,针对T接线路,开展主保护以及后备保护的配合方案及其使用的研究是合理可行的,也是符合现实需要的。2
电缆T接线路故障测寻电缆T接线路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户内(外)终端利用跳线T接;站内GIS终端T接;T接筒T接;Y接头T接。在电缆发生故障需要进行故障测寻时,采用户内(外)终端进行T接的线路,可以通过拆除跳线把T电缆解列开成独立段;采用站内GIS终端T接的线路,可以通过拉开联络刀闸把T电缆解列开成独立段,然后采用一般的测寻方法分段对电缆进行测寻。而采用T接筒、Y接头进行T接的线路由于难以把电缆解开成独立段,因此增加了故障测寻的难度。为了节约故障测寻的时间,缩短故障恢复时间,可以采用不同的故障测寻方法相互配合,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故障点。下面主要探讨当采用T接筒、Y接头进行T接的线路发生故障时,如何进行故障测寻。
(1)三次脉冲法与声磁同步法配合使用
当采用T接筒、Y接头进行T接的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先用三次脉冲法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再采用声磁同步法进行精确定位。
采用三次脉冲法进行初步定位时,由于脉冲信号在经过T接点时会出现一个负反馈,在T接点后脉冲信号会大大减弱,只能够对T接点前的电缆进行初步定位,因此,必须在每一段电缆的终端采用三次脉冲法进行测量,才能判断出故障点的初步位置。当每一段电缆终端相隔比较远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则会在路程上浪费大量的时间。
因此该方法建议在各终端位置距离较短的线路,或者有怀疑故障点的线路上使用。
(2)电桥法、三次脉冲法与声磁同步法配合使用
当采用T接筒、Y接头进行T接的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先用电桥法判断故障点在哪一段电缆上,然后再用三次脉冲法在该段电缆上测量,最后使用声磁同步法进行测量。
(3)电压比较法、三次脉冲法与声磁同步法配合使用
当电缆的感应电压超过15V时,可以采用电压比较法代替电桥法,利用上述原理先判断故障段电缆,再用三次脉冲法进行测试,最后使用声磁同步法进行精确定位。
采用电压比较法对电缆的感应电压没有限制,但操作时有些繁琐,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电压比较法研制的智能电桥仪进行故障测寻,从而简化故障测寻的步骤,进而节约故障测寻的时间。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军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