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MMCX接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MMCX接口是一种同轴射频连接器,遵照欧洲电子元器件委员会22000传输规范。

MMCX接口于1990年代研发,采用插入卡紧的连接方式,可以360度旋转。通常其特性阻抗为50欧姆。MMCX接口常见于个人电脑的无线PC卡上的天线接口,和一些PDA和GPS导航设备的GPS通讯天线插口上。在一部分的入耳式耳机上,也会使用到MMCX接口,以便更换数据线。

简介MMCX接口是一种同轴射频连接器,遵照欧洲电子元器件委员会22000传输规范。

MMCX接口于1990年代研发,采用插入卡紧的连接方式,可以360度旋转。通常其特性阻抗为50欧姆。MMCX接口常见于个人电脑的无线PC卡上的天线接口,和一些PDA和GPS导航设备的GPS通讯天线插口上。在一部分的入耳式耳机上,也会使用到MMCX接口,以便更换数据线。1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是一种电线及信号传输线,一般是由四层物料造成:最内里是一条导电铜线,线的外面有一层塑胶(作绝缘体、电介质之用)围拢,绝缘体外面又有一层薄的网状导电体(一般为铜或合金),然后导电体外面是最外层的绝缘物料作为外皮。根据尺寸来分同轴电缆则有不同标准规格,从1/8英寸到9英寸直径不等。

历史1880年─奥利弗·黑维塞在英格兰获取同轴电缆的专利权(专利权号码1,407)。

1884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在德国获取同轴电缆的专利权。

1941年─在美国,AT&T铺设了第一条商用同轴电缆。并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连至威斯康辛州的史第分·普颖特。它所使用的L1系统能容纳一条电视频带或480条电话线路。

1956年─全球第一条横渡大西洋的同轴电缆──TAT-1(Transatlantic No. 1)已经铺设好。

种类内外导体之间根据绝缘介质不同主要分为:

泡沫绝缘射频同轴电缆中,又根据传输性质分为传输电缆泄漏电缆(LCX, Leaky Coaxial cable)两种。传输电缆即是普通馈线,主要用于射频信号传输,而泄漏电缆则在于其外部导体上有成百上千个小孔(或槽),这些孔对应成众多的射频发射点,从而使功率可以沿电缆进行多点辐射,从而集信号传输和信号发射与接收功能于一体,具有同轴电缆和天线的双重作用,专门用于一些公路、铁路隧道、地铁、楼宇、矿井、大型展览馆或者机场等无线信号传播受限和难以覆盖的区域。当前泡沫绝缘射频同轴电缆主要是被用作GSM、CDMA、UMTS、LTE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射频信号传输电缆,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些其它应用,例如天线阵列间的连接、射频设备间的连接或者跳线以及室内覆盖系统。

泡沫绝缘电缆:其中泡沫绝缘电缆的绝缘体是由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构成;泡沫绝缘电缆一般用在电信行业,

空气绝缘电缆。空气绝缘是指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介质为空气,内导体是依靠与外导体之间的一种绝缘固体介质螺旋支撑。空气绝缘电缆一般用于各种大功率的射频传输。

根据外导体形状,同轴电缆又分为:

波纹同轴电缆。一般来说,波纹电缆具有比较好的灵活与可靠性,弯曲半径性能相比直壁更好。因此行业内主要都采用波纹管外导体同轴电缆。

直壁同轴电缆。

根据外导体材质不同,目前传输电缆主要分铜馈线和铝馈线两大类别。铝电缆因为其相对于国际铜材价格波动巨大而本身价格浮动比较小,因此具有比较好的成本优势。由于铝电缆的内导体仍采用铜作为传播介质,因此其电气性能和铜外导体电缆相当,运营商也慢慢接受这一新馈线种类。

端子同轴端子,或称接头。可视为短、刚性电缆,设计上须具有与电缆相同的标准阻抗,RF信号也不会从接口位置穿透或损失。高品量的电缆往往镀银或镀金,品质较低的也会镀锡。虽然银很容易被氧化,但氧化银也是导电的,因此旧了也不会对效果有太大影响。

同轴电缆的应用短距离的同轴电缆一般也会用于家用影音器材或是业余无线电设备中。此外,也曾经被广泛使用在以太网的连接,直至被双绞线所取代。

长距离的同轴电缆常用作电台或电视台网络中的电视信号线。未来有被其它高科技器材渐渐取代的趋势,如:光纤、T1/E1、人造卫星等。但由于同轴电缆相对便宜且早已铺设完成,因而沿用至今。

泡沫绝缘同轴传输电缆主要的通信应用: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微波通信系统

短波国防系统

宽带网络

陆地移动无线电系统

泄漏电缆主要的通信应用:

隧道及地下室覆盖(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

商用移动通信服务和专用通信服务。例如隧道内FM广播,改善隧道内无法接收无线广播信号的问题

大型建筑物的无线通信覆盖,如机场、园区等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空气绝缘电缆主要应用:

广播电视站点

AM和FM

无线模拟电视和无线数字电视

MDS和MMDS2

射频射频(英语:Radio frequency,缩写为RF),又称无线电频率无线射频高周波,为在3 kHz至300 GHz这个范围内的震荡频率,这个频率相当于无线电波的频率,以及携带着无线电信号的交流电的频率。RF通常被用来指电子震荡,而不被用在机械震荡上,然而机械射频系统仍然是存在的(如机械过滤器与射频微机电系统)。

虽然射频在定义上是用来指一种频率,但在日常使用中,常被用来当成无线电的同义词,以利描述无线通讯系统,如射频识别。

在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无线电频率划分当中:

甚低频(VLF):3~30千赫(KHz)

低频(LF):30~300千赫(KHz)

中频(MF):300~3000千赫(KHz)

高频(HF):3~30兆赫(MHz)

甚高频(VHF):30~300兆赫(MHz)

特高频(UHF):300~3000兆赫(MHz)

超高频(SHF):3~30吉赫(GHz)

极高频(EHF):30~300吉赫(GHz)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慧维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