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浅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距较近的浅滩所组成的连续浅滩群。其中的单个浅滩,可能是正常浅滩,也可能是交错浅滩;相邻两个浅滩有公共的边滩和深槽。
简介复式浅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距较近的浅滩所组成的连续浅滩群。其中的单个浅滩,可能是正常浅滩,也可能是交错浅滩;相邻两个浅滩有公共的边滩和深楷。多出现在比较顺直的河段或弯曲河段的长直过渡段1。
复式浅滩的特点及整治方法浅滩群的各个浅滩相距较近,相互影响,冲淤变化复杂,水流分散,航道狭窄弯曲。碍航严重。整治方法是固定和加高公共边滩。当公共边滩一岸为主导河岸,且公共边滩上已有串沟时,则可因势利导布里挖槽,切割公共边滩并堵塞公共深槽,使发展成为单一弯道2。
浅滩年际变化的表现型式浅滩年际间的变化有些有周期性的演变规律,有些则缺乏这方面的规律。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也不是简单重复。
(1)边滩反复消长,深泓线上下摆动。在顺直放宽段,上、下深槽往往是交错的,深槽之间一般有浅埂斜卧,汛期水流较平顺地越过整个沙埂;汛后随着水位退落,水流受下深槽吸引,常以扇形水流的方式越过沙埂,形成若干串沟,有的串沟发展成为航道,有的则自生自灭,或作一个分流缺口继续存在。当浅滩上有多个缺口同时存在时,航道条件往往会较为恶劣。这就给上边滩逐步下移,深泓线向下游摆动,下边滩受冲涮创造了条件。当这种下移和摆动发展到接近下边滩根部时,航道必然变得很横,水流流程延长,阻力加大,不能适应全部水流顺畅通过的需要,而上边滩经过逐年下移,已出现某些薄弱环节,恰好给水流另找出路创造了方便条件。这种情况如果得到进一步发展,深泓线便会大幅上提到在上边滩部位能冲开的缺口上来。以后,上边滩再一次发育增大,深泓线即将开始新一轮的下摆。这种上、下边滩此长彼消,深泓线上下摆动情况1962 —1994 年在界牌水道都表现得极为典型。
(2)边滩反复消长,深泓线在过渡段左右摆动。在顺直放宽段,上、下深槽段没有明显交错时,深槽之间的浅段较宽,上边滩消长变化,主流左右摆动,使得过渡段的深槽左右摆动。在摆动过程中,过渡段出现散乱浅滩,没有明显航槽,航槽条件最为恶劣,要到一定的水文年和相应水文条件才完成摆动周期。如1974 —1999 年长江嘉鱼水道深泓线的变化就很典型。
(3)岸线不断变化,过渡段时而延长时而缩短。这种演变情况在蜿蜒河段的某些部位有所表现,婉蜒变化中,当过渡段过份短或过份延长时航道将变得恶化。长度较短时过渡段形成交错浅滩,延长时发展成为复式浅滩,更延长时则成为极不固定的散乱浅滩。
(4)汊道此兴彼衰,通航汊道间或出现易位。平原河流中凡是分汊河段河道轮廊稳定,各汊枯洪水季分流比没有变化的趋势汊道浅滩的年际变化一般较小。汊道浅滩显现明显的年际变化,大都与汊道的兴衰变化有关。当原有通航汊道的分流比出现持续减少的单向变化趋势时,航道会逐步恶化;直至处于发展状态的汊道能够完全取代原有通航汊道,成为新的通航主汊,实现主支汊易位时,航道才有可能逐步好转。对于顺直分汊或微弯分汊的分汊河段而言,这种主支汊易位的现象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其发展变化一般也较为缓慢,出现周期性变化的颇为稀罕。然而,鹅头型汊道不少表现出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长江中游的陆溪口水道和下游的罗湖洲水道都一再出现过,但年际间的周期变化是简单的重复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杜强 - 高级工程师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