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黑灰节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正月十六是达斡尔族的“摸黑节”,达斡尔语称“阔得格·乌都日”。此节日对达斡尔族来说,由来已久。

黑灰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节日,也达斡尔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简介起源
相传达斡尔族先民契丹人就有“惊鬼”之俗。每年除夕之夜,契丹人俗认鸣铃、执箭、爆盐炉中、烧地拍魔、洒灰拒鬼,谓之“惊鬼”。故除夕之夜后即是阳刚日、一切妖魔鬼怪退避三舍。至正月十六午夜妖魔鬼怪又开始活动,为避邪,人们就用除夕黑灰涂于面额,以图吉利。此习俗逐渐差别开来,做为契丹人的后裔的达斡尔族继承了先民之习俗。1

节日活动每逢春节来临,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春节活动才算结束。正月十六,勤劳的达斡尔人便要开始远出行猎或备耕工作。这一天,达斡尔人称之为“霍乌都如”,即“黑灰节”。

清晨,每家长者都要早早起来,给每个人额上抹上一个黑点点。年轻人则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因此,这天早晨,少男少女们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达斡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好事不断。

那一天,如果看见谁不是花花脸,那说明这个人不好交往,或者说谁被抹的多,那这个人是大家都喜欢的人。2

相关资料敖包会敖包会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过去达斡尔族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通过敖包祭,祈求上天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时间的演进,达斡尔族在经过不同的历史过程中,对敖包祭赋予了新的内涵,人们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不再通过祭敖包来祈求上天的保佑。

达斡尔族已将过去的祭敖包转化为一个民族节日———敖包会。3

节日活动敖包会,一般都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举行,时间不确定,但大多在瓜果飘香,庄稼长势已经确定,丰收在望的时候举行。敖包会的规模不尽一样,多以村、镇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达斡尔人民族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商贸发展的需求,以县、区为主的“敖包会”也经常举行。远离家乡在外的游子,也都在各自生活的城市,由民族联谊会操办敖包会。在民族地区举办的敖包会,都是传统形式与现代文体活动、经贸洽谈结合在一起的。先是进行祭敖包,人们驱车或骑马来到敖包山上,在敖包前摆上供品,有的还要杀羊祭祀,由达斡尔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或由当地政府官员主持仪式,人们向敖包敬酒后,围着敖包转上3圈,念叨着祈祷的词句。随后人们就要回到敖包会的主会场。会场布置的与开庆祝会或运动会一样,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前来参加。敖包会还要邀请外地的同胞参加。

敖包会开幕式上,由主办者向来宾及达斡尔族群众介绍举办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后,进行各种文体活动。体育活动有赛马、“博依阔”、“摔马跤”、“摔跤”、劲力、打布鲁、拔河等。还要进行达斡尔族哈肯麦舞的表演或比赛。晚上燃放焰火和举办篝火晚会。客人和达斡尔族同胞载歌载舞,一起参加文体活动。次日进行经贸洽谈。

敖包会已成为达斡尔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传统节日。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杜强 - 高级工程师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