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实际通用多播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实际通用多播(英语:Pragmatic General Multicast),简称PGM,它是一个可靠的多播协议,定义在IETF的RFC 3208中。

简介PGM提供了一种可靠、有顺序的包传输机制给多个包接收者,使其可以应用于多接收者的文件传输等场合。1

多播多播(英语:multicast,台湾又译作多点发送多点广播群播,中国大陆又译作组播)是指把信息同时传递给一组目的地址。它使用的策略是最高效的,因为消息在每条网络链路上只需传递一次,且只有在链路分叉的时候,消息才会被复制。与多播相比,常规的点到单点传递被称作单播。当以单播的形式把消息传递给多个接收方时,必须向每个接收者都发送一份数据副本。由此产生的多余副本将导致发送方效率低下,且缺乏可扩展性。不过,许多流行的协议——例如XMPP,用限制接收者数量的方法弥补了这一不足。

多播”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IP多播。IP多播是一种通过使用一个多播地址将数据在同一时间以高效的方式发往处于TCP/IP网络上的多个接收者的协议。此外,它还常用来与RTP等音视频协议相结合。

然而,互联网上一些其他的协议也实现了多播的概念。一些面向连接的链路层协议——例如异步传输模式——内建了点到多点或多点到多点的连接机制。这种模型一般都假定参与通信的站点是事先就已确定好的,这样,网络组件就可以在实际的数据流量开始之前生成分发树并同时分配资源。与之相反,互联网架构师戴夫·克拉克是这样描述IP多播的:“你把数据包从一头放进去,网络就会试图将它们传递到想要得到它们的人那里。”

尽管IP多播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概念模型,但它对于网络内部的状态需求要比仅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IP单播模型大得多——这一点已经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更糟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机制能保证IP多播模型可以被扩展到足以容纳数以百万计的发送者和多播组的地步,而这往往又是使完全通用的多播应用成为商用互联网中的实际应用的必要条件。到2003年为止,人们为扩展多播以适应大型网络所作的努力还是只集中在较为简单的、只存在单个源端的情况——这种情况的计算貌似更加简单一些。

由于以上以及经济方面的原因,IP多播在商用互联网上用得并不多。其他一些不基于IP多播的多播技术——例如互联网中继交谈和PSYC——却反而很受欢迎。尽管它们可能不如IP多播设计得那么精巧,但它们更为实用,而且在存在大量小规模的组的情况下更具有可扩展性。2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英语: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缩写为 IETF)负责互联网标准的开发和推动。

它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大量负责特定议题的工作组,每个都有一个指定主席(或者若干副主席)。工作组再用主题组织为领域(area);每个领域都有一个领域指导(area director,AD),大多数领域还有两个副AD;AD任命工作组主席。AD和IETF主席构成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IESG),负责IETF的整体运作。.

IETF由互联网结构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IAB)监督,IAB向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ISOC)负责。现任IETF主席是Brian Carpenter。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嘉骞 - 博士 - 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