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尾树(Dolichandrone cauda-felina (Hance) Benth. et Hook. f. ),属于常绿乔木,属紫葳科,生长特性为树冠浓郁,花大而美丽,蒴果形态奇异,其蒴果圆柱形,约长30~60厘米,悬垂于树枝上,生满稠密的褐黄色绒毛,酷似猫尾,因此得名“猫尾树”。1
简介猫尾树(Dolichandronecauda-felina(Hance) Benth. et Hook. f.)为紫葳科猫尾木属植物,别名为猫尾木,主要分布广东西部及海南岛、广西。它的根部、树皮可药用,性味甘淡、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泻火的功能,水煎内服治淋巴结核,外敷治痈疮。2
形态特征乔木。奇数羽状复叶,长达30厘米左右,幼嫩时叶轴及小叶两面密被平伏细绒毛,老时近光滑无毛;小叶7对,长椭圆形,纸质,长16—21厘米,宽6—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有时偏斜;侧脉8—9对,主侧脉在叶表面干时微凹;近圆形,有时偏斜;全缘,在背面边缘向内卷。花大,黄色,径达10—15厘米,管基径达1.5—2厘米。果长大披针形,长达50厘米,宽达4厘米,厚约1厘米,被长灰黄茸毛;种子每室2列、隔膜扁平、木质,中间有一中肋凸起;种子长椭圆形,扁平,两端具透明膜质翅,连翅长5.5—6.5厘米。花期秋至冬初,果期4—6月。1
基本性质化学成分:猫尾树根部含有生物碱、有机酸、酚类、鞣质、糖、多糖及甙类、皂甙、甾体及三萜类化学成分。
生长环境:生长海拔200米,阳坡疏林中。1
分布范围:云南(河口、金平)新记录,生长海拔200米,阳坡疏林中。分布广东南部及海南岛、广西。
主要价值经济价值:本种可作庭园绿化树种;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稍硬而轻,加工容易,干燥后少开裂,且不变形,略能耐腐,剖面平滑具光泽,材色浅淡,适于作家具、床板、房板等。
药用价值:猫尾树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泻火的功能,因民间习用其根部,用水煎服治愈淋巴结核、咽喉红肿,故取其根部水提液进行研究。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