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调制是调制信号的大部分波峰的峰值长期远低于所考虑的系统或设备的最大允许值的状态。任何电路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输入量与输出量能满足某种给定的关系,大多数是线性关系,也有一些是非线性关系。通常要求调制器工作在线性范围内,因此作为输入量的多路信号,其峰值应落在调制器的线性工作范围内1。
概述调制(modulation)就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就是使载波随信号而改变的技术。一般来说,信号源的信息(也称为信源)含有直流分量和频率较低的频率分量,称为基带信号。基带信号往往不能作为传输信号,因此必须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输。这个信号叫做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调制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即消息的载体信号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使其随着基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来实现的。而解调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定的接收者(也称为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2。
原理被调制信号调制过的高频电振荡称为已调波或已调信号。已调信号通过信道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经解调后恢复成原始基带信号。解调是调制的反变换,是从已调波中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在无线电通信中常采用双重调制。第一步用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去调制第一个载波(称为副载波)。或在多路通信中用调制技术实现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第二步用已调副载波或多路复用信号再调制一个公共载波,以便进行无线电传输。第二步调制称为二次调制。用基带信号调制高频载波,在无线电传输中可以减小天线尺寸,并便于远距离传输。应用调制技术,还能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3。
类型和特性按照传输特性,调制方式又可分为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广义的线性调制,是指已调波中被调参数随调 制信号成线性变化的调制过程。狭义的线性调制,是指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两侧而成为上、下边带的调制过程。此时只改变频谱中各分量的频率,但不改变各分量振幅的相对比例,使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调制信号的频谱相同,下边带的频谱结构则是调制信号频谱的镜像。狭义的线性调制有调幅(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和单边带调制(SSB)。
调制技术对移动通信的数字调制技术的要求如下:
⑴在信道衰落条件下,误码率要尽可能低;
⑵发射频谱窄,对相邻信道干扰小;
⑶高效率的解调,以降低移动台功耗,进一步缩小体积和成本;
⑸能提供较高的传输速率;
⑹易于集成。
数字调制技术分为线性调制方式和恒定包络调制方式,线性调制方式又可分为频谱高效和功率高效两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存在着严重的衰落现象,故所需要的“信噪比”比较高。
调制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得调制以后的信号对干扰有较强的抵抗作用,同时对相邻的信道信号干扰较小,解调方便且易于集成3。
过调制过调制是指调制信号的某些峰值超过所考虑的系统或设备的最大允许值的状态。
一般地说,调制度越高,调幅信号的传输效果就越好,效率也就越高。可是,过调制则是通常所不希望的,其原因是它使得载波的调制包络线失真,或者说畸变。由对多路信号幅度分布的讨论可知,它的幅值在峰值附近出现的概率很小。因此,在设计主载波调制器时,适当地允许多路信号的峰值超过调制器的线性范围是可以的。我们把这种技术措施称为过调制或超调制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宗秀 - 副教授 - 黑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