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前,由于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是军民两用敏感技术,且受我国核电发展规模限值及上世纪后期国家财政困难影响,我国后处理产业在自主发展中缓慢前行。
2004年起,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由“适度发展”变为“积极发展”转变为“积极发展”,核电发展速度加快。中核集团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核能发展趋势与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核电发展规划,认为以目前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的技术水平和现在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核电发展的需求。2004年,中核集团提出了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后处理技术的想法。政府有关部门对此予以大力支持,最终促成中法合作在我国建设 800t/a 后处理厂项目。
由于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方“核心技术不转让”,为了真正自主掌握和发展后处理产业,中核集团提出了在中试厂的技术基础上自主设计建设 200t/a 项目。目前中核集团成立了中核龙瑞科技有限公司,以甘肃金塔为厂址,采用中试厂验证的工艺,负责 200t/a 项目的建设,计划2023年建成。
目前中核集团与法国阿海珐集团正在就合作项目进行合同谈判。
由于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方“核心技术不转让”,为了真正自主掌握和发展后处理产业,中核集团提出了在中试厂的技术基础上自主设计建设 200t/a 项目。
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由国家乏燃料处理基金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核能可持续发展(快堆核燃料循环)战略的关键项目,是实现核电站乏燃料得到统一、长期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发展历程2000年以前,由于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是军民两用敏感技术,且受我国核电发展规模限值及上世纪后期国家财政困难影响,我国后处理产业在自主发展中缓慢前行。
2004年起,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由“适度发展”变为“积极发展”转变为“积极发展”,核电发展速度加快。中核集团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核能发展趋势与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核电发展规划,认为以目前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的技术水平和现在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核电发展的需求。2004年,中核集团提出了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后处理技术的想法。政府有关部门对此予以大力支持,最终促成中法合作在我国建设 800t/a 后处理厂项目。
2008年,中法双方启动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谈判,目前已完成技术合同谈判,正在进行上午合同谈判,编制项目立项文件。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作为国家能源战略项目,是我国从核大国走向核强国的标志性工程,必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典范之一。
2016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文件在核电部分明确要求“加快论证并推动大型商用后处理厂建设”,“加强核燃料保障体系建设”。大型商用后处理厂正是那容公家五年规划,这表明“十三五”将成为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快速推进时期。
随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发改能源[2016]513号,并同时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也列为15项重点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推进大型商用水法后处理厂建设。进入“十三五”后,大型商用后处理厂已多次列入国家能源发展的政策性或顶层文件,表明国家对核循环产业发展的重视。
在国家主管部门大力指导、中核集团的领导和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下,“十三五”期间中核瑞能公司将逐步完成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的滨海选址、项目立项、合同签署和开工准备等各项工作,为我国核循环产业的发展开创新局面。
项目风险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属于千亿级投资规模的特大型工程,涉及巨额外汇,建设周期达十多年,因此项目设计、建设期间的利率和汇率风险等金融风险将不可忽视。利率和利率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规避风险,包括选择有利的利率形式、订立特别条款、利率期权等创新金融工具。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也可选择多种方法共同避免利率风险,做好汇率预测,注意在交易、经济和会计方面的风险管理工作。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瑞桓 - 高级工程师 -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