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形触诊是用于检查腹部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触诊是重要的腹部检查手法。检查时被检查者宜低枕平卧,双下肢屈曲稍分开,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腹肌放松,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向被检查者,右手前臂与被检查者腹部在同一平面,手温暖,全手掌放于腹部,自左下开始逆时针方向检查,动作要轻柔,可以边检查边交谈,分散被检查者注意力以减少腹肌紧张,注意被检查者面部表情,原则上先触诊未诉疼痛部位。腹部触诊内容 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等。
正常值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正常腹部触压时没有疼痛感。
临床意义异常结果: 一、腹壁紧张度 (1) 局限性腹壁紧张:见于炎症波及局部腹膜 (2) 普遍性腹壁紧张: ① 板状腹:见于弥漫性腹膜炎,由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 ② 揉面感:见于干性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 二、压痛和反跳痛:压痛来自于腹壁或腹腔内病变,对病变部位具有提示作用。 需要检查的人群:常规体检项目,腹部异常者。
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一般无不适合人群,但精神患者应该小心。 检查前禁忌:保持正常的饮食和作息时间。 检查时要求: (1) 为避免被检查者腹肌紧张,检查者可先将手掌置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再行触诊检查 (2) 检查时可同时与被检查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 (3) 各种触诊手法应结合不同的检查部位,灵活应用。
检查过程检查的内容包括: (1) 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腹肌放松,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 (2) 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手法要轻柔。 (3) 按顺序触诊腹的各部。一般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原则是由下而上、先左后右、从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变区域。 (4) 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应给以安慰和解释。 (5) 触诊手法的应用: ① 浅触诊法:腹壁压陷1cm左右,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皮下脂肪瘤、结节等 ② 深触诊法:腹壁压陷2cm以上,用于检查压痛、反跳痛以及腹腔脏器、腹内肿物的状况 ③ 滑动触诊法:触及腹腔脏器或肿块时,在其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了解脏器或肿块的形态及大小 ④ 双手触诊法:用于检查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等 ⑤ 浮沉(冲击)触诊法: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和肿块 ⑥ 钩指触诊法:用于肝、脾检查。
相关疾病新生儿呕吐,输卵管妊娠,慢性输卵管卵巢炎,胎盘早剥,老年人腹主动脉瘤,腹水,腹壁间疝,腹肌缺如综合征,腹股沟滑动性疝,腹壁切口疝等。
相关症状脉络暴露,腹肌松弛无力,皮膨胀如鼓,浊气壅滞,压痛,胸腹部畸形,下腹绞痛,下腹胀痛,下腹疼痛,下腹压痛等。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檀碧波 - 副主任医师 -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