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口腔位于骨性鼻腔下方,前面和两侧为上颌骨牙槽突和上牙,下颌骨体、牙槽突和下牙。下面和后面敞开,活体上附有软组织。上面为骨性硬腭,其前方正中有切牙孔,后方两侧有腭大孔和腭小孔,都是血管和神经的通道。
概述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在正畸临床上较为多见,发病率较高,影响患者的颅颌面发育以及功能。下颌后缩和发育不足可能减小口咽部气道(Oropharyngealairway,OAW),口咽腔部的减小可以导致舌、软腭后移,从而影响呼吸功能。功能性矫治器刺激下颌向前生长是临床治疗下颌后缩和发育不足常用的方法。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国内外报道较少。
骨性口腔构成口腔oral cavity是以骨性口腔为基础形成的,前方的开口叫口裂,由上下唇围成;后方以咽峡和咽交通;上壁(顶)是腭;下壁是口底;两侧壁叫颊。整个口腔被上、下牙弓(包括牙槽突、牙龈和牙列)分隔为前、后两部;前部叫口腔前庭,后部叫固有口腔。在上、下牙列咬合时,两部可通过两则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在牙关紧闭时可经此间隙插管或注入营养物质。
口腔各壁:
口唇和颊互相连续,都是以肌肉为基础,外面覆以皮肤,内面衬以口腔粘膜构成的。口唇内的肌肉是环绕口裂的口轮匝肌,颊的基础是颊肌,都属于面部的表情肌。上、下唇两端的结合部叫口角,口角外方和鼻翼外侧之间的皮沟叫鼻唇沟,为上唇和颊的分界。上唇外面正中的纵行浅沟叫人中,急救时常在此处针刺。
口底是以舌骨上肌群(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为基础构成的。内面覆以粘膜,口底粘膜薄而松软,粘膜下有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所以粘膜容易移动。在口底正中线上有一粘膜皱襞叫舌系带,连于下颌牙龈内面和舌下面之间。系带的两侧各有一粘膜隆起叫舌下肉阜,是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导管的开口处。
腭palate构成口腔的顶壁,包括硬腭(前2/3)和软腭(后1/3)两部分。硬腭分隔口腔和鼻腔,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部覆以粘膜构成,粘膜和骨膜结合紧密。软腭是硬腭向后下方延伸的软组织部分,由一些小横纹肌包以粘膜构成,其后缘游离,垂向后下方呈帆状,故又叫做腭帆,软腭后缘中央有一乳头样突起叫悬雍垂。悬雍垂两侧各有两条弓状皱襞,前方的叫腭舌弓,延伸到舌根的侧缘;后方的叫腭咽弓,向下延伸至咽的侧壁。两弓之间的凹窝,容纳腭扁桃体。软腭后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空间叫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咽峡的大小经常改变,吸气时腭帆下降,吞咽食物时腭帆提向上方,其后缘接触咽后壁,暂时阻断咽腔鼻部和口部的交通。此时咽峡特别扩大。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斌全 - 主任医师 教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