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腭扁桃体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腭扁桃体为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是由淋巴组织与上皮紧密连在一起所构成的特殊的防御器官。

概述腭扁桃体为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是由淋巴组织与上皮紧密连在一起所构成的特殊的防御器官。由于其对内、外环境的影响非常敏锐,因此,腭扁桃体的结构随年龄大小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如在幼年时期,腭扁桃体明显突入咽部,而在青春期以后扁桃体大大缩小,很少突出,但其大小常因人而异。

又称“扁桃体”。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其内面被覆黏膜,有10~20个深陷的小窝,称扁桃体小窝。外侧面对咽壁。外、前、后面均包以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囊称为“扁桃体囊”。扁桃体的后外侧1~2cm处有颈内动、静脉通过。它是一对扁卵圆形淋巴上皮器官,长约2.0~2.5cm、宽1.5cm、厚1.0cm。6岁以前发育快,青春期后开始萎缩,到老年则仅留少量淋巴组织。

系一对淋巴上皮性组织团块。形如核桃,位于两侧扁桃体窦内(但未充满此窦,其上方有空隙,称扁桃体上窝)。扁桃体内面对向口腔,覆有粘膜;外面对向咽壁,外面、前面、后面均包有结缔组织囊。此囊与其外方的咽肌间,借疏松结缔组织连接,故扁桃体发炎化脓时,此疏松组织可形成脓肿。扁桃体在生后6~12个月开始发育,至4~10岁最为发达,14~15岁以后其形体又逐渐缩小。此扁桃体易发生炎症,亦可致扁桃体肥大与化脓;有些需手术切除。

临床解剖扁桃体切除术:一种根除腭扁桃体病灶的手术。本术适用于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病灶引起其他脏器病变者,重度扁桃体肥大影响吞咽或睡眠呼吸者,某些扁桃体肿瘤等。术式分为剥离法和挤切法两种,后者主要用于儿童。术后出血是主要的并发症。

手术指征一般手术指征1.腭扁桃体过度增生导致上呼吸道、上消化道慢性机械性梗阻,影响发育。

2.病灶性腭扁桃体导致其他脏器病变,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

3.腭扁桃体良性肿瘤。

4.反复发作性咽峡炎。

5.慢性腭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3次以上。

6.慢性腭扁桃体炎引起邻近脏器病变,如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

7.腭扁桃体周围脓肿史。

8.原因不明的低热,除腭扁桃体有慢性炎症,体内无明显病灶存在,可试行腭扁桃体切除。

禁忌证1.未作免疫调查研究。

2.患者家属中有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3.家族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者。

4.白细胞计数持续低者。

以下为相对禁忌证:

(1)扁桃体急性炎症(周围脓肿例外)。

(2)有病毒感染存在而腭扁桃体切除术又可引起暂时性免疫功能缺陷者。

(3)正在应用免疫功能抑制药物者。

此外,还包括出凝血障碍、风湿病、肾炎的活动期、急性传染病流行期等。

术前准备1.详询病史,了解有无出血倾向、传染病、急性炎症。

2.常规血液检查,出凝血时间检查,风湿病检查抗“O”、血沉,肾炎者查尿常规,注意病变是否活动。

3.病灶性腭扁桃体炎前2~3天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

4.介绍病情及手术步骤,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以配合手术。

5.术晨禁饮食,术前30分钟给予苯巴比妥钠0.1g和硫酸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小儿酌减。

临床经验1.腭扁桃体手术是较简单的手术,但也是出事较多的手术。局麻手术省时、省钱,但是患者痛苦,若非患者坚持,应以全麻为宜。

2.妥善止血,避免术后麻烦。术中5分钟,术后半天功,意指手术中若能仔细检查并确切止血,能够避免术后出血后需几小时的止血时间。

3.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避免乱切“无辜”。有些单位或个人仅仅为了某些不合理的指标,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应引以为戒。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斌全 - 主任医师 教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