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孔是颅骨诸多孔裂之一,位于蝶骨大翼骨之上,卵圆孔外后缘,位于蝶鞍两侧,其内走行脑膜中动脉。
解剖结构:1、蝶骨体:
蝶骨体居蝶骨中部,以中隔将蝶骨体分为左右两个气窦称为蝶窦,蝶骨体上面又称大脑面,前方平滑处为蝶轭,轭的后界为交叉沟的前缘,沟向外侧到视神经管。沟后为鞍结节,其后的深凹是蝶鞍,构成颅中窝的一部分,蝶鞍中部有凹陷的垂体窝,容纳脑垂体。鞍的前缘有中床突,其后为鞍背,鞍背上角为后床突,体外侧面与蝶骨大翼和翼突内侧板相连,体后面接枕骨,下面组成鼻腔顶。
2、小翼:
小翼为成对的三角形骨板,构成眶顶的一部分。上面平滑与大脑额叶相邻,下面为眶顶的后部和眶上裂的上界,后缘突入到大脑外侧裂,其内侧端是前床突。小翼以上、下两根与蝶骨体前上部相连,两根之间为视神经孔(管),有视神经和眼动脉通过。
3、大翼:
大翼由蝶骨体的两侧伸向外上方,由下列四个面构成。
(一)大脑面,为颅中窝的前部,容纳大脑颞叶前部。近蝶骨体处的前内侧有圆孔,向前通翼腭窝,三叉神经的分支-上颌神经由此出颅;圆孔的后外侧为卵圆孔,向下通颞下窝,三叉神经的分支--下颌神经由此出颅;再向后外侧是较小的棘孔,脑膜中动脉由此入颅。
(二)颞面,构成颞窝的一部分,其下界为颞下嵴。
(三)颞下面,位于颞下嵴内侧,构成颞下窝的上壁。颞下面与颞下嵴均为翼外肌上头的起始处,在颞下面亦可见卵圆孔和棘孔。颞下面的后端有突向下方的蝶骨角棘,为蝶下颌韧带的附着点。
(四)眶面,构成眶的外侧壁,眶面下缘与上颌骨体部眶面后缘之间的裂隙为眶下裂的外侧部,翼腭窝借此通向眶部,主要有眶下动脉、上颌神经及眼下静脉经过。
蝶骨大翼、小翼之间的裂隙为眶上裂,为三角形,内侧界为蝶骨体,上界为蝶骨小翼,下界为蝶骨大翼眶面内侧缘,外侧界为蝶骨大翼和蝶骨小翼之间的额骨。动眼、滑车、展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和眼上静脉经此裂进入眶部。
4、蝶骨:
蝶骨,形如蝴蝶,是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的骨头。其横向伸展于颅底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
体部位居中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其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小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继而上翘,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处由前向后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从棘孔入颅的脑膜中动脉在骨面上留有动脉沟。体部两侧有由后向前行走的浅沟,叫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在小翼和大翼之间有狭长的眶上裂使颅腔与眶腔相通。翼突位于蝶骨下面,由大翼根部向下伸出,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管。
蝶骨棘孔中通过的重要结构: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继而上翘,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处由前向后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从棘孔入颅的脑膜中动脉在骨面上留有动脉沟。
颅骨中圆孔,卵圆孔,棘孔脑膜中动脉沟自棘孔向外上方行走,脑膜中动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高煜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耳鼻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