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对的三角形骨板,构成颅前窝的后部,也是眶顶的一部分,其外侧端尖细;内侧端以上、下两根与蝶骨体前上部相连,两根间为视神经孔,有视神经和眼动脉通过。
解剖结构:(一)蝶骨体:
居蝶骨中部,体内有空腔称为蝶窦。体上面为蝶鞍,蝶鞍中部有凹陷的垂体窝。
(二)蝶骨小翼:
同概述
(三)大翼:
由蝶骨体向两侧伸出的较大三角形骨板,先向外然后转而向前上。大翼有四个面:
1、大脑面:
近体处的前内侧有圆孔,向前通翼腭窝,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由此出颅;圆孔的后外侧为卵圆孔,向下通颞下窝,为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出颅处;再向后外侧有棘孔,脑膜中动脉由此入颅。
2、颞面:
构成颞窝的一部分,其下界为颞下嵴。
3、颞下面:
位于颞下嵴内侧,构成颞下窝的上壁;颞下面与颞下嵴均为翼外肌上头的起始处,在颞下面亦可见卵圆孔和棘孔。颞下面的后端有突向下方的蝶骨角棘(蝶嵴),为蝶下颌韧带的起点。
4、眶面:
构成眶的外侧壁,眶面下缘与上颌骨体眶面后缘之间的裂隙,为眶下裂的一部分。翼腭窝借眶下裂与眶腔相通,主要有眶下动脉、上颌神经及眼下静脉经过。蝶骨大、小翼之间的裂隙为眶上裂,有动眼、滑车、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及眼上静脉通过。
(四)翼突:
为一对从蝶骨体和大翼连接处伸向下方的突起,由翼突外侧板和翼突内侧板构成。内、外侧板的前上部融合,下部分离形成翼切迹,与腭骨锥突连接。两板间窝称为翼突窝,为翼内肌的起始处。
翼突外侧板宽而薄,其外侧面朝向前外侧,构成颞下窝的内侧壁,为翼外肌下头的起始处,亦作为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定位的骨性标志。翼突内侧板窄而长,其下端较尖并弯向外下方,形成翼钩(翼突钩),有腭帆张肌腱呈直角绕过。腭裂手术时,常将翼钩凿断以减少腭帆张肌的张力,以利于组织减张缝合。
翼突上部前面与上颌体后面间的裂隙称翼突上颌裂,颌内动脉的末段经此裂进入翼腭窝;翼突下部前面与上颌骨体下部后面相接,形成翼突上颌缝,又称翼颌连接。
(五)蝶骨:
蝶骨,形如蝴蝶,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横向伸展于颅底部。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
蝶骨形如蝴蝶,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横向伸展于颅底部。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体部位居中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其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小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继而上翘,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处由前向后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从棘孔入颅的脑膜中动脉在骨面上留有动脉沟。体部两侧有由后向前行走的浅沟,叫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在小翼和大翼之间有狭长的眶上裂使颅腔与眶腔相通。翼突位于蝶骨下面,由大翼根部向下伸出,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管。
影像解剖学:经蝶骨体横断层面CT像,间隙内侧为鼻腔,二者之间有不规则的蝶腭孔相通,蝶腭孔内有蝶腭血管、鼻上神经和鼻腭神经通过。翼腭间隙的外侧是颞下间隙,此间隙经上颌骨与翼突基底部之间的翼上颌裂与翼腭间隙相通。
与蝶骨小翼相关的疾病:蝶骨小翼软骨母细胞瘤:
以左眼渐进性视物不清1年余人院。检查:视力左:右=0.015:0.300,视野检查示左眼盲.眼底检查示左侧视乳头苍白.瞳孔左:右=3.mm: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活动无明显异常,左眼角膜反射稍迟钝.头CT轴位及冠扫:左蝶骨小翼区类圆形混杂密度影,最大径3.0cm,边缘光滑密度较高,并宽基底与蝶窦壁相连,其内可见斑点样高密度影,左蝶窦受压变小,左眶上裂闭塞,左视神经管受压.颅底三维CT重建示左蝶骨小翼区占位,明显强化,肿瘤压迫左侧视神经及颈内动脉.头MRI平扫及强化:左蝶骨小翼区类圆形混杂信号肿物,左侧视神经孔、眶尖及蝶窦左侧壁受压,邻近脑回受压,增强示病变不均匀强化,边界较清.印象:左蝶骨小翼良性骨肿瘤考虑软骨源性可能性大,不除外海绵状血管瘤。
蝶骨小翼切除对大骨瓣减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单纯行大骨瓣减压24例,作为对照组;大骨瓣减压加蝶骨小翼切除21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人术后第7天、第14天大脑中动脉(MCA)脑血流,昏迷持续时间和3个月后GOS评定进行分析.结果1周两组脑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观察组脑血流、昏迷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GOS评定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