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颅骨额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额骨,解剖学同名骨。位于头前上方。位于颅的前上方,由垂直位的额鳞和水平位的眶部组成。额骨组成颅顶盖的前部、眶顶的大部和颅前窝的底。额鳞下部内外板分离中有腔隙称额窦。额鳞前外侧有圆形突起,左右各一,称额结节。额结节下有眉弓,眉弓之间为眉间。眉间点是头部测量的一个重要标志点。构成颅盖大部分的一对颅骨。可分额鳞、颞部、眶部和鼻部。

解剖结构:1、额骨:

额骨系颅骨中的1块。位于颅的前部,呈蟹壳状。额骨可分3部分:额鳞,为前额部;眶部,组成眶顶,它与额鳞以眶上缘为界;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蹄铁形,缺口处为筛骨切迹。在额鳞和鼻部结合处有成对的空腔叫额窦。额窦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临床额骨外伤及额窦炎多见。

一块较大的扁骨,构成颅腔的前上份,外面向前突起构成前额,内面向前凹陷,包绕着大脑的额叶。向侧后与顶骨及蝶骨相接,向下与颧骨、鼻骨、筛骨及上颌骨相接,构成眼眶。

2、颅:

指颅骨及其所连成的头颅。是人头部的骨性支架,由29块形状、大小不一的骨块组成,位于脊柱上方。除下颌骨、舌骨和听小骨外,其余骨彼此借结缔组织或软骨牢固相连。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内有颅腔,容纳脑,对脑起保护和支持作用。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包括眶、鼻、口腔等的骨性结构。下颌骨与脑颅间形成下颌关节,使下颌骨参与咀嚼运动。

组成脑颅的脑颅骨共有8块,其中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颞骨和顶骨。组成面颅的面颅骨有15块,其中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以及下鼻甲,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3、颅骨:

头部骨骼,由22块不同形状、大小的骨头组成。颅盖骨由8块扁平的盘状骨组成,能保护大脑。其中有些组成脸部骨骼。其余14块,包括下颌骨,组成脸部:下颌骨是颅骨中惟一能活动的骨,余下的由被称为骨缝的不可动关节连接而成。许多小孔穿透颅骨供血管和神经出入脑部。颅骨基部的枕骨大孔是这些孔中最大的,脊髓经此而过。又称头骨,人和脊椎动物头部的骨架。人的颅骨由23块骨组成,能支持和保护脑等重要器官。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各骨之间都借缝或软骨相连,属不活动的连结。

颅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前者围成颅腔,后者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脑颅骨共有8块;包括前部1块额骨,后方1块枕骨,上方2块顶骨,两侧各有1块颞骨,颅底前部中央的1块筛骨和颅底中部的1块蝶骨。面颅由15块骨组成:口腔上方,左右各有1块上颌骨,上内侧有1对鼻骨,后方有1对泪骨,外上方有1对高起的颧骨,后方接1对腭骨。内侧有1对伸入鼻腔的下鼻甲骨,鼻腔正中的骨板是犁骨。下颌骨是构成关节而能活动的颅骨。另外,还有游离的骨块即舌骨。是人体头部的骨质支架,位于脊柱的上方,由许多骨块所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颅骨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包绕着脑,有八块骨组成;单数者有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双数者有顶骨和颞骨。枕骨当中有一孔,称枕骨大孔,脊髓由此通出。面颅构成面部的基础,共十四块,其中单数者有犁骨和下颌骨,双数者有鼻骨、上颌骨、腭骨、颧骨、泪骨及下鼻甲骨,此外尚包括六块听骨及一块舌骨,形成眶腔、鼻腔和口腔的骨性基础,下颌骨是能动的骨块,参与咀嚼运动。整个颅骨可区分为五个面观察:即顶面观、底面观(颅底内面及颅底外面观)、侧面观、额观及枕观。颅顶上面有三条缝,即矢状缝、冠状缝和人字缝,是组成颅顶各骨的分界线。在新生儿的颅骨未发育完全,冠状缝和矢状缝相交的地方有呈四角形的前囟,矢状缝与人字缝相交的地有呈三角形的后囟。

与颅骨额区相关的疾病及其临床治疗:额窦粘膜的化脓感染性炎症。治疗,作圆锯术的手术疗法,充分冲洗与引流,促使窦粘膜恢复至正常。

额窦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额窦炎此病常由急性鼻炎所引起,在机体抵抗力降低、鼻额管引流受阻时最易发病。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颅骨脂肪瘤CT。脑组织窗右侧额骨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影,密度均匀一致;骨窗病灶内为脂肪成分,内见纤细的间隔,无硬化边及骨膜反应,骨皮质完整髓的常以T清般无骨膜反应。高信号,压脂序征性的脂肪成分,CT平扫大多可明确诊断。

颅内病变定位诊断原则:

与颅骨的关系颅骨与脑实质分别由不同系统供血,两者之间有坚韧的硬脑膜,且由于两者的组织学起源不同,故同时侵犯同一部位颅骨与脑实质的病变极少。一般来说,一旦确认有颅骨侵犯,不论向颅腔内生长的成分有多少,病变几乎无例外的均是轴外的,例如脑膜瘤、颅骨的肿瘤、颅骨的炎症等。颅骨侵犯可表现为压迫、吸收、增生、侵蚀、骨膜反应等。脑实质的恶性肿瘤或炎症性疾病等,即使紧邻颅骨,也极少可能突破硬脑膜,直接侵犯颅骨;反之,起自颅骨的恶性肿瘤或炎症性疾病,即使可向颅腔内凸入,同样也不易突破硬脑膜,直接侵犯脑实质。起自脑膜的恶性病变,如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等,尽管可同时向颅内生长,且侵犯颅骨,表现为恶性生物学行为,但本质上仍是轴外的肿瘤。转移瘤发生于脑实质均为血行转移,因为脑实质内不存在淋巴系统,不会发生淋巴系统转移(但可以发生原发性淋巴瘤)。同样,同一原发性肿瘤也可发生颅骨的血行转移,但颅内、外的转移即使发生在相邻的部位,也不会是同一病灶。与硬膜的关系硬脑膜是脑实质的覆被和支架,属于轴外结构。发生于颅内的病变(绝大多数指肿瘤),不论表浅或深在,一旦证实有广基和硬膜相连;或有相邻部位硬膜的改变,如增厚、异常强化(硬膜可以发生生理性强化)、中断等时,均为轴外。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晨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