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卵巢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卵巢门:

卵巢的前缘借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此缘中部有血管、神经等出入,称为卵巢门。

解剖结构:1、子宫阔韧带:子宫阔韧带是子宫韧带之一。在子宫的两侧,呈额状位,分前后两层,其内侧缘附于子宫,并移行为子宫前、后面的腹膜;外侧缘连于小骨盆侧壁,移行为盆壁的腹膜;下缘附于盆底;上缘游离,其内包有输卵管。阔韧带前层覆盖子宫圆韧带,后层包被卵巢,两层之间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等,可限制子宫向侧方移位。

子宫阔韧带为由子宫侧缘向外侧展延到达骨盆侧壁的双层腹膜皱襞,近似四方形上缘游离,内含输卵管;外侧缘附着于骨盆;下缘附着于盆底。除构成输卵管(输卵管与卵巢系膜之间的腹膜皱襞)系膜及卵巢系膜(卵巢与阔韧带之间的腹膜皱襞)外,其余大部分,则称子宫系膜,内有含脂肪的疏松结缔组织,名子宫旁组织,于子宫颈周围尤为发达。此组织向下连于阴道旁组织,前接膀胱旁组织,后达直肠旁组织。在子宫颈与体两侧的子宫旁组织内有丰富的静脉丛。

2、子宫:子宫为孕育胎儿的肌性囊。其形状、大小和位置不仅随年龄而有变化,且经妊娠、分娩而变化更大。因此,一般所描述的子宫在正常情况下的形状及位置,都以青年未产妇做标准。

子宫全体呈倒置的梨形,前后略扁。可分为底、体、颈三部。由两侧输卵管子宫口之间向上膨隆的部分,叫做子宫底;中央扁平的部分叫做子宫体;下端狭窄呈管状的部分叫做子宫颈。子宫体和颈交界的狭窄处为子宫峡。子宫颈下部伸入阴道,叫做子宫颈阴道部,颈的上部在阴道上方,叫做子宫颈阴道上部。

子宫内腔甚为狭窄,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在子宫体内,故叫做子宫腔,为一三角形扁隙。其尖端向下,基底向上,基底两端有输卵管子宫口。下部为一梭形管,位于子宫颈内,故名子宫颈管。其上口叫颈管内口,和子宫体腔相续;下口名为颈管外口,通入阴道。外口为圆形,但经产妇呈横裂状,其前、后缘分别叫做前唇和后唇。

子宫最内层的粘膜叫做子宫内膜;中层为很厚的平滑肌,有纵、环、斜各个方面的纤维,但分层不明显;最外层叫子宫外膜,在子宫底部和体部为浆膜。

育龄妇女的子宫内膜,受卵巢内分泌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地脱落出血,这种周期性变化叫做月经周期。

子宫位于小骨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依直肠。正常时为前倾前屈的位置。前倾是子宫的长轴向前倾斜,与阴道间呈向前开放的角度;前屈是指子宫体与颈之间构成轻度向前弯曲。

子宫位置能维持于正常状态,除周围脏器和盆底肌的作用外,还有韧带的固定。

与子宫相关的疾病:(一)子宫平滑肌瘤:

1、概况: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35岁以上妇女发生率达20%,绝经后妇女发生率达30%~50%,20岁以下少见。肌瘤好发于宫体,偶见于宫颈。分三种类型: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以及黏膜下肌瘤。

2、临床表现:

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症状出现与肌瘤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关系密切,而与其大小、数目多少关系不大。可出现月经改变,如周期变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白带增多,腹部包块,腹痛,不孕以及压迫症状等,肌瘤较大时可在腹部扪及质硬、不规则、结节状肿物。

3、病理表现:

子宫平滑肌瘤由致密的平滑肌纤维及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呈实质性球形结节,直径从数毫米到十几厘米,可单发或多发。其周围子宫肌层受压形成假包膜。肌瘤有多种变性,玻璃样变,囊性变,黏液样变,红色变及肉瘤变,以玻璃样变最多见,肉瘤变即肌瘤的恶变少见。

4、影像表现:

子宫平滑肌瘤在MRI上的表现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大小及有无变性。其典型征像是类圆形均匀长T1短T2信号,边缘光整,界限清楚。肌瘤较小时子宫大小无变化;肌瘤较大时子宫轮廓变形,局部隆起。壁间肌瘤使子宫呈分叶状增大;浆膜下肌瘤表现为自子宫向外突出的肿块;黏膜下肌瘤位于宫腔内,子宫内膜受压呈弧形改变。阔韧带肌瘤表现为子宫旁的实质肿块,突出于子宫外的肌瘤与子宫之间常常有纡曲的血管结构,称为“桥变血管征”,可与附件和子宫韧带的其他肿瘤鉴别。当肌瘤发生玻璃样变时,肿瘤于T1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多发小囊变使肌瘤信号不均匀,于T2WI上呈斑点状高信号。

(二)子宫圆韧带肿瘤:

女性生殖器官临近组织的肿瘤指原发于对生殖器官起到支持作用的各韧带、结缔组织及其所含的血管、神经、淋巴等组织或由其他部位转移、伸展而来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原发性肿瘤较少见,可分为良性、恶性,其中以良性为多。转移性肿瘤较原发性更常见,多由卵巢或子宫转移而来。常见的原发于韧带的肿瘤有子宫圆韧带肿瘤、阔韧带、骶韧带肿瘤。

(三)卵巢间质细胞瘤(门细胞瘤):

概述:

某些学者认为几乎全部卵巢间质细胞,其组织学特性为瘤细胞内含林克结晶,少数间质位于卵巢门附近的卵巢间质内,称为“非门细胞型间质细胞瘤”。

临床表现:

1、年龄:多见于绝经期妇女。

2、男性化症状:约占60%,月经量少或闭经不孕等。

3、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无林克结晶的间质细胞瘤有高雌激素症状如月经过多、绝经后阴道流血等。

4.、体格检查:有面部多毛、痤疮、阴蒂肥大等。

辅助检查:

1、血清睾酮水平的检测:明显升高,但无特异性。

2、诊断性刮宫:对于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可发现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诊断与鉴别诊断:

卵巢间质细胞瘤有赖于手术病理诊断。应与卵巢门细胞增殖、支持间质细胞瘤相鉴别。

入院后处理:

本肿瘤为良性肿瘤,对年轻患者可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其他患者一般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何玉洁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生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