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牙乳头为一粘膜隆起,在切牙后1cm左右,位于腭中缝前端,左右上颌中切牙间之硬腭,深面为切牙孔,亦称腭乳头。为硬腭表面解剖标志。
解剖意义1、切牙乳头:牙乳头长度均值5.9mm,宽度均值为3.6mm。它将天然牙列和上领骨平分为两半,可作为排牙时的参考。另一参照点,是切牙乳头前缘到中切牙唇面的距离,方形牙弓为5毫米,卵圆形牙弓为6毫米,尖形牙弓为7毫米。
2、切牙乳头有助于判断人工牙的前后位置,支持Eir记h等人的数据,上切牙唇面应距离切牙乳头后界12一13mm,在被检义齿中,人工义齿的前牙排列普遍靠后。切牙乳头中点和右上中切牙近中切角的平均离为9.93mm。
组织学结构口腔粘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无粘膜肌层。固有层结缔组织凸向上皮形成乳头,其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使新鲜粘膜呈红色。乳头及上皮内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
相关临床应用戴上颌总义齿或400号部分可摘义齿多年的病人,有的因切牙乳突区基托压痛而就诊.通常将基托组织面与压痛区相对应处磨除少许后,病人仍感不适我们的体会是:①首先进行调拾,使上下牙在正中拾时无接触,留出0.5-1mm的小间隙,以减少前牙区牙槽靖的负荷,增加义齿的稳固性。②根据切牙乳突区粘膜的性质来确定基托组织面的处理原则,若切牙乳突区的粘膜竖韧无移动,无炎症者,将基托组织面与压痛区相对应处用砂石磨除深约1mm,用回车针钻1一2个小孔,以便垫底时多余的材料由小孔排出,而后将调拌好的自凝塑料置于基托组织面的磨除区内进行垫底,由于垫底区的压力比承托区其余部分的压力小,故可消除基托压痛.若牙乳突区的粘膜松软,移动度大,呈红色时,把与压痛区相对应的基托磨穿,使压痛区完全显露,当义齿就位后,将调拌好的印模石膏涂于压痛区的粘膜表面及基托聘侧的磨光面上,厚约3mm,待石膏结固后,摘下义齿,在印模面上涂分离剂,注石膏模型,模型硬固后脱去印模,清理义齿胯侧基托磨光面,特别注意穿孔部围边的清洁,而后用自凝或热凝塑料修补穿孔部.因石膏流动性好,无压力,不会改变粘膜组织形态,所以将压痛区的基托磨穿后,用石裔印模,再用塑料将基托穿孔部修补好的方法,是消除承托区大范围压痛的有效措施.
相关疾病与治疗1、切牙乳头囊肿是鼻聘管囊肿的一种少见的变种。有研究者描述这个病变起源粉切牙孔上皮巢,而不是位砖切牙管内。X线照片通常不能发现此病。有报告切牙乳头囊肿或有症状,或无症状。如果囊肿扩大,侵及鳄骨X线可见到透光区。有案例报告了一例切牙乳头囊肿,表现为上领前部的一个扁平的色素沉着区。
2、囊肿变色一般取决于囊液的成份。这个囊肿的纤维壁内是富有神经血管成份的。这可以解释临床所见到的色素沉着。由于这种囊肿位于前腮部,故对牙周病专科医生来说,它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范红 - 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