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中皮神经是第1-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臀中区的皮肤。周围的组织器官有骶神经、臀、臀上皮神经等。
解剖结构:1、骶神经:
有5对,在骶管内分为后支和前支。
骶神经的后支:上4对经骶后孔穿出,第5对在骶尾后韧带之间从骶管裂孔穿出。上3对穿出处被多裂肌覆盖,也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第4、5骶神经的后支无分支。
外侧支:上3对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相互间、并与第5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之间,在骶骨背面结合成袢。从此袢发支,到骶结节韧带后面,又形成第二列神经袢。从第二列袢分出二至三个皮支,穿臀大肌和固有筋膜,至浅筋膜内,分布于从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端的臀部内侧皮肤一称为臀中皮神经。
内侧支:细小,终于多裂肌。
骶神经的前支:上4对经骶前孔进入骨盆,第5对在骶骨和尾骨之间进入骨盆。各支的大小不一,上部者大,愈往下愈小。这些神经的前支,相互结合,形成骶丛。
2、臀:
臀为背面腰部下方,大腿上方的隆起部分。臀的上界为髂嵴,下界为臀沟,外侧为阔筋膜张肌,内侧为骶骨和尾骨的外侧缘。臀的外形为大量的脂肪和肥厚的臀肌所造成。臀部皮肤较厚,浅筋膜发达,后下部形成脂肪垫,承托身体坐时的压力。臀肌分三层:浅层有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中层有臀中肌、梨状肌、孖肌、闭孔内肌和股方肌;深层有臀小肌和闭孔外肌。臀部的血管和神经有臀上、下动脉与静脉,坐骨神经和臀下神经等。[1]
3、臀上皮神经:
第1~3腰神经的后支,称为臀上皮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分布于臀部的皮肤。如此神经受损则其支配区域的感觉可发生障碍。臀上皮神经来自腰1~腰3后外侧束,各神经参加组成臀上皮神经的出现率为腰1,2两侧均为100%,腰3左侧为83%,右侧为73%,腰4左侧为13%,右侧为10%。组成臀上皮神经的各腰神经后外侧在横突附近骶棘肌肉、骶棘肌表面或突出筋膜后彼此吻合,合成臀上皮神经后,在臀部吻合更为广泛。偶尔还可与股外侧皮神经或髂腹下神经吻合。
与臀中皮神经相关的疾病:臀中皮神经卡压症:
臀中皮神经筋膜出孔卡压多数与腰臀部的脂肪改变有关系,在中老年人,特别是较胖的妇女,腰臀部脂肪在更年期重分布时变得不平,形成皮下脂肪结节,臀中皮神经纤维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影响,发生受力移位。一些神经在筋膜穿出孔处受到牵拉,筋膜纤维也受力在应力下增生,神经受到拉应力作用和穿出筋膜部位纤维的卡压。
(一)临床特点
在中老年肥胖女性多发。以同侧腰臀部为主,有时可反射至小腿后方。临床上有人将此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应注意鉴别。腰椎间盘突出下肢症状多在小腿的外侧,而臀中皮神经是骶1、2反射,在小腿的后方。臀中皮神经卡压时神经穿出孔压痛明显,推动脂肪结节时牵拉了神经也产生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假阳性,但无腰4、5压痛及叩击痛。患者常睡觉压迫或活动被牵拉而疼痛。
(二)操作方法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松解卡压和消除无菌性炎症。用凹刃注射针头在压痛点处及摸到的脂肪结节处刺入,注射麻药、地塞米松和川芎嗪。针刃与矢状面垂直,与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将脂肪结节整个切开,同时切开臀肌筋膜。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孙雅轩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