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壁分四成。黏膜层柔软,血供丰富、呈橘红色,胃空虚时形成许多皱襞,充盈时变平坦。沿胃小弯处有4-5条较恒定的纵行皱襞,皱襞间的沟称作胃道。
一、相关解剖结构1、胃系消化道最扩大的部分,大部分在左季肋部。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胃有前、后二壁,上、下二缘。上缘短而凹,凹向右后上方,称胃小弯,胃小弯近幽门处有凹入刻痕叫角切迹。下缘长而凸,凸向左前下方,称胃大弯。胃有两个开口,胃与食管相连的入口叫贲门口,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的出口叫幽门口。胃分为胃底、胃体和幽门部三部分。胃底为贲门水平以上部分。胃体为贲门水平与角切迹平面之间的部分。角切迹平面与幽门之间的部分为幽门部,幽门部又可分略膨大的幽门窦和近幽门口处呈管状的幽门管。幽门部靠近小弯部分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收纳食物,分泌胃液和搅拌、排空运动,为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进行准备和输送。
2、胃的动脉来源及分支:研究观察发现胃的动脉基本都直接或间接起自于腹腔干,少数发自于腹主动脉等处。其中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的来源恒定,均来源于同一血管主干;胃左动脉多直接来源于腹腔干;胃右动脉和胃短动脉的来源变化较大,可起自于多个部位,因此,当有手术涉及到这两条动脉的分布区域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认为沿胃大弯和胃小弯走行的动脉吻合弓上发出许多胃前、后壁动脉,这些动脉成对地直接向大、小弯发出小分支。研究观察到胃的动脉及分支有其主要的分布范围,变异较少:贲门部和胃底部主要为胃短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的分支分布,胃体部胃小弯侧有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的分支分布,胃大弯侧有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的分支分布,幽门部主要有胃网膜右动脉的分支分布。而且每个局部的血管之间都存在较为丰富的血管吻合,所以做胃切除手术时,应注意按胃动脉分布进行操作,即可减少术中出血,又可保证术后残胃的血液供应。
二、相关疾病与治疗1、胃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生主要与黏膜损害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等因素之间失衡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异常是其常见病因,药物、应激、激素等可导致溃疡,溃疡,典型的胃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等特点。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工作、家庭、心理负担加重,胃溃疡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2、西医诊断标准:①长期反复发作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应用碱性药物后可缓解;②上腹部有局限性深在压痛;③内窥镜检查可见活动期胃溃疡。
3、胃溃疡临床应用防治胃溃疡应从抑制胃黏膜损伤因子,增强胃黏膜防御因子,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等方面入手,彻底治愈胃溃疡。
4、治疗:
①抗酸剂: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弱碱性药物,通过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产生治疗作用,主要作为加强止痛的辅助治疗,口服后能直接中和胃酸,减弱或解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见药物有碳酸氢钠、小苏打、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②抑酸剂:抑酸剂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包括酸泵(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M受体拮抗剂、胃泌素受体拮抗剂等,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与壁细胞胃酸分泌及胃酸分泌调节过程密切相关。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邓志华 - 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