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新生儿颅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颅骨(skull)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其中,颅骨共有6块骨头组成,新生儿的颅骨是比较柔软的,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骨与骨之间存在缝隙,并在头的顶部和枕后部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分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囟门的表面是头皮,其下面是脑膜,其次是大脑和脑脊液。将手指轻放入在囟门上,可以摸到跳动。那是脑脊液压力随着心脏搏动、血压变化而变化,与脉搏一致。正常婴儿坐位时,囟门略微凹陷。

新生儿颅骨发育过程各颅骨间的骨缝出生时如为顺产经过产道娩出的新生儿可有重叠,出生后随着头围增大颅骨缝可稍分开,至生后3-4个月时闭合,前囟及骨缝的闭合反映颅骨的骨化过程,闭合过早形成了头小畸形;闭合太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或呆小病(甲状腺机能低下),如有囟门、骨缝早闭或晚闭情况,要及时就医。

新生儿颅骨凹陷一般导致新生儿颅骨凹陷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先天性的,一种是外力导致的新生儿颅骨凹陷。按颅骨骨折的形态分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洞形骨折及穿透性骨折,颅骨凹陷就是颅骨骨折的一种。

凹陷骨折多见于额、顶部,一般单纯性凹陷骨折,头皮完整,不伴有脑损伤,多为闭合性损伤,但粉碎凹陷骨折则常伴有硬脑膜和脑组织损伤,甚至引起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骨凹陷的临床表现颅内的脑脊液和身体的血液、组织液不断交换,保持平衡。当身体丢失较多水分时,脑室的脑脊液也会减少,压力降低,囟门便会明显凹陷。如婴儿因呕吐、腹泻后出现这种症状,说明身体已中等程度的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否则,因婴儿自然调节能力差,耐受力不足,可能发生循环衰竭,有生命危险;由于喂养不当造成重度营养不良的极度消瘦婴儿也会出现囟门凹陷,此时需加强营养,合理喂着。极少数婴儿因为胚胎时母体感染或因其他疾病大脑发育不良,头颅较小。

正常时前囟是平坦的,当小婴儿呕吐频繁或腹泻次数大多大量丢失水份可致前囟凹陷;脑膜炎、脑炎、维生素A过量,有时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烧如幼儿急疹都可致前囟膨隆或凸起,小婴儿发烧或吐泻时,要多注意前囟的改变,凹陷或膨隆都就立即去医院看病。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高刚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