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梯形驼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驼峰为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即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棋使用的支承梁结点的构件。同时有美化梁栿构架的作用。造型状似驼峰,式样元代以前有鹰嘴驼峰、掐瓣驼峰、毡笠驼峰、梯形驼峰等,明清多云卷头、荷叶墩、雕花驼峰等

大雄宝殿梁架大雄宝殿梁架为抬梁式木构架,又称“叠梁式”,梁和襻间的节点部分均施大斗承托华棋,棋坐在驼峰(驼墩)上,做成把头铰项。这些驼峰利地将上部荷载承接下来,传递下去,还巧妙地将梁、榑联系在一起,形成丰富的梁架整体、自然而隆重。大殿共使用驼峰20个,分五组对称分布在十个位置,有四种式样:鹰嘴驼峰、掐驼峰、梯形驼峰和梯形小驼峰。

次间驼峰为东、西次间梁架各有驼峰六个,分三组对称排列。六橡栿(三椽栿相对)上有四个,承托着“平梁”和前后剂牵,“平梁”之上还有一组小驼峰承托大斗、随榑枋和襻间。

位于剳牵里端的为掐瓣驼峰,安置在缴背之上,高476毫米,上宽319毫米,下宽820毫米,厚18毫米,下边留高24毫米,两侧斜边各有掐瓣4个,每瓣长60毫米左右。由于上部荷载重压,大斗压进驼峰61毫米削牵外端、对应下平榑的为鹰嘴驼峰,形状、规格与明间同位置的驼峰相近,长1478毫米,高531毫米,大斗坐于驼峰中间,下沉9毫米,两个峰瓣,第一个峰瓣轮廓恰巧为斗欹部分的颛,第二个峰瓣高44毫米,鹰嘴高358毫米。

驼峰与当心间一样,同为两块材料拼接而成,下部垫托高63毫米,长1142毫米,底宽855毫米,与鹰嘴自然相接。

“平梁”之上,支垫大斗承托随榑枋的是一个小梯形驼峰,虽居于驼峰的位置,按照形状和规格,称作“垫托”更恰当。驼峰高56毫米,上宽5320毫米,下宽6580毫米。1

文殊殿文殊殿的木构架形式属厅堂式构架,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六架橡屋,四椽栿前后剳牵用四柱。殿内四椽栿置于栌斗之上,前后牵,且制牵尾部与四椽栿斜向相交,剳牵前端插入前后檐柱头铺作。

四椽栿上置梯形驼峰,其上隐刻莲花纹,驼峰上再承栌斗,栌斗上又承平梁。四椽栿上的驼峰与栌斗之间为襻间枋,其断面为“T"”字形。殿内与四橡栿平行,位于歇山顶山面的架头栿,断面尺寸与四栿相近,同样也置于栌斗之上,且后檐果头栿下的栌斗由内柱承托,头栿上为承椽枋,其上再承平梁。平梁上立蜀柱,蜀柱柱头上置栌斗再承脊,且两侧设叉手,柱脚两侧施合,起稳固作用。脊下出际形成随标枋。殿内间枋采用了隔间相闪的做法,在两次间的平梁(即欧山顶山面平梁和与其相邻平行的四橡栿上之平梁)之间,均纵向设间枋,且在平梁中心处与蜀柱柱脚相交,在襻间枋的中心又向两侧平梁上的蜀柱置两根斜撑,抵住蜀柱柱头,起稳定的作用,形似倒置的叉手。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伦先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