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采煤炭,由地表进人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在某一井田地质、地形及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称为开拓方式。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1
开拓分类一、立井开拓
主井、副井均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称为立井开拓。井田开采一个缓倾斜煤层,煤层赋存较深,表土层较厚。井田沿倾斜分为2个阶段,设2个开采水平。在阶段内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采区。为减少初期工程量,尽快投产,可设中央采区。每个采区再划分为3个区段。
二、斜井开拓
主井、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采用斜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斜井开拓井田。斜井布置方式应满足井型大小、运输等要求。一般情况下,斜井井筒应布置在煤层(组)下部稳定的底板岩石中,跑煤层法我 吧一取为15~20 m.井简方向与煤层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当煤层倾角与要求的井简倾角不一致时,可采用穿层斜井。当井简倾角小,而煤层倾角大,则可开掘底板穿层斜井,穿底板斜井,井田可以是单水平、多水平;单煤层、煤层群开拓。当煤层倾角较小,如近水平煤层,为减少斜井工程量,可开掘顶板穿层斜井。应用项板穿层斜井时,一般井田内只开采一个煤层,且往往是单水平开拓。
三、平硐开拓
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掘的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称为平硐。主要用于运输矿产品的平硐称为主平硐。用主平硐的开拓方式称为平硐开拓。简言之,利用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进人地下煤层的开拓方式称为平硐开拓。
四、综合开拓
在复杂的地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采用单一的井筒形式开拓,在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理。各种开拓方式均有优缺点,若将两种开拓方式的主要优点结合起来,就出现了综合开拓,即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开拓方式,称为综合开拓。1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
(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上述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矿井开拓方案一经实施,再发现不合理而改动,就会耽误许多时间,浪费巨大投资。因此,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
(2)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
(3)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4)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保持良好状态。
(5)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并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合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6)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他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伦先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