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花林蛇(学名:Boiga kraepelini,又名大头蛇)爬行动物,是蛇亚目游蛇科林蛇属下的一种有毒蛇类,俗名烂葛藤、绞花蛇。
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大庸)、广东、海南、香港、广西、四川、贵州、台湾岛,以及越南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区或丘陵以及常栖于溪沟旁灌木上或见于茶山矮树上。在岷山,清凉峰等山脉湖泊也有分布。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00至11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基隆。
形态特征中等蛇类,全长810~1053毫米。头大颈细,头颈区分明显;眼较大,瞳孔椭圆。上唇鳞8(2—2—4)枚或10(2—2—6,2—3—3,2—3—5)枚;眶前鳞2(3)枚,眶后鳞1(2或3)枚;颞鳞小。背鳞光滑斜行,21(23,25)—19(21)—17(15)行,脊鳞不明显扩大;腹鳞227~243枚,肛鳞2枚,尾下鳞112~154对。体背面棕色、褐灰色或赤褐色,背中线饰有黑色或黑褐色大斑,大斑两侧还有交错排列的各1行小斑;腹面暗白色或黄褐色,饰以不规则斑纹。吻端至前额鳞后缘有短黑纵纹,眼后至口角有褐色斑纹。1
生境繁殖生活于山区灌丛中,营树栖生活。食小型鸟类、鸟卵、蜥蜴类。卵生,每次产卵约14枚。是后沟牙类毒蛇。1
分布范围分布于四川、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海南、广西。1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