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IMViC试验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IMViC试验,靛基质(吲哚、I)实验、甲基红(MR、M)实验、乙二酰(VP、V)实验、柠檬酸盐利用(C)试验的合称缩写,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尤其对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培养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细菌更为重要(主要用于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多用于水的细菌检验)。

IMViC是吲哚试验( indol test)、甲基红试验( methyl red test,简称MR试验)、V-P试验( Voges一Prokauer test)和柠檬酸盐试验( citrate test)4个试验的缩写(i是在英文中为了发音方便而加上去的)。这四个试验主要用来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等肠道杆菌科的细菌,多用于食品和饮用水的细菌学检验。12

试验方法靛基质(吲哚)试验原理

用于检测细菌能否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靛基质)的能力。有此细菌,如大肠杆菌能产生色氨酸水解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和丙酮酸。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生成红色的,为阳性反应,而产气肠杆菌为阴性反应。

某些细菌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形成吲哚(靛基质),吲哚能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1

色氨酸水解反应: 色氨酸+H2 O→吲哚+NH3+CH3COCOOH

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 吲哚+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玫瑰吲哚

实验方法

试剂盒法:将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加入细菌蛋白胨水培养液中。(:不能摇晃试剂盒)

试管法:以接种环将待检菌新鲜斜面培养物接种于Dunham氏蛋白胨水溶液中,置37℃培养24~48h(可延长4~5d);于培养液中加入戊醇或二甲苯2~3mL,摇匀,静置片刻后,沿试管壁加入Ehrlich氏或Kovac氏试剂2mL。

斑点试验法:将一片滤纸放在培养皿的盖子上或一张载玻片上,滴加1~1.5mL试剂液于滤纸上使其变湿,取18~24h琼脂平板培养物涂布于浸湿的滤纸上,在1~3min内观察。

试验结果

试剂盒法:呈红色反应,形成玫瑰吲哚,为吲哚试验阳性。不出现红色则为阴性。

试管法:出现红色颜色变化为阳性。不出现红色则为阴性。

斑点试验法:棕色的试剂由紫红变为红色者即为阳性。

甲基红(MR)试验原理

检测细菌能 否分解葡萄糖产生有机酸的能力。当细菌代谢糖产生有机酸时,使加入培养基中的甲基红指示剂由橘黄色(pH 6.3)变为红色(pH4.2),即甲基红反应。例如,大肠杆菌先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被分解为有机酸(甲酸、乙酸、乳酸琥珀酸等),由于产酸量较多,使培养基的pH降至4.2以下,此时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为阳性反应;而产气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有机酸量少,或产生的有机酸又进一步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醇、醛、酮、气体和水等) ,使pH升至大约6.0,此时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为阴性反应。1

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被分解成为甲酸、乙酸、琥珀酸等,使培养基pH下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可呈红色。如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物质(如醇、醛、酮、气体和水),培养基pH在5.4以上,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橘黄色。本试验常与V-P试验一起使用,因为前者呈阳性的细菌,后者通常为阴性。

试验方法

取一种细菌的24h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养48~72h,取出后加甲基红试剂(甲基红0.02g,95%酒精60mL,蒸馏水40mL)3~5滴,立即观察结果。如果培养液呈红色者为阳性,橙色者为可疑,黄色者为阴性。

试验结果

培养液呈红色者为阳性,橙色者为可疑,黄色者为阴性。

V-P试验原理

用于检测细菌能否利用葡萄糖产生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的能力。某些细菌,如产气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丙酮酸又进行缩合、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3 -羟基丁酮) ,此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丁二酮),二乙酰与培养基蛋白胨中精氨酸的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即V - P试验阳性反应;而大肠杆菌不产生红色化合物,为阴性反应。若在培养基中加人α-紫酚或少量肌酸(0.3%)、肌酐等含胍基的化合物,可加速此反应。

其化学反应过程如下:1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乳酸→乙酰甲基甲醇→2,3丁二醇→二乙酰→胍基→红色化合物

试验方法

O’Meara’s法:将被检细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后,于35~37℃培养48h,于每毫升培养物中加入0.1mL试剂(40g KOH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0.3g肌酐即成),猛烈摇振混合

Baritt’法:同上法接种培养细菌,于2mL培养液内加入甲液(6%α-萘酚酒精溶液)1mL和乙液(40% KOH)0.4mL,摇振混合。

试验结果

试验时强阳性者约于5min后,可产生粉红色反应。如长时间无反应,置室温过夜,次日不变者为阴性。

柠檬酸盐试验原理

用于检测肠杆菌科各属细菌能否利用柠檬酸的能力。有的细菌,如产气肠杆菌等能够利用柠檬酸钠为碳源。由于细菌不断利用柠檬酸产生CO2,CO2与培养基中的Na+↑、H2O结合形成碳酸钠,导致培养基碱性增加,使培养基中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由绿色(pH6.0~7.0)变为蓝色(pH大于7. 6),即为阳性反应;而大肠杆菌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即为阴性反应。

当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时,若细菌能利用这些盐作为氮源和碳源而生长,则能利用枸橼酸钠产生碳酸盐,从而与利用铵盐产生的氨反应,形成NH4OH,使培养基呈碱性,使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BTB)由淡绿转为深蓝。

试验方法

Simmons氏培养基法:将被检细菌少量接种到培养基中,37℃培养2~4d,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Christenten氏培养基法:将被检细菌少量接种到培养基中,接种时先划线后穿刺,孵育于37℃观察7d,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Simmons氏培养基法:培养基变蓝色,阳性;不变,阴性。

Christenten氏培养基法:培养基变红色,阳性;不变(黄色),阴性。

实验结果

|| || 常见肠杆菌科中与兽医学有关的主要属的生化特性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