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鸽鸟疫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鸽鸟疫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本病又名衣原体病、鹦鹉病、鹦鹉热,对雏鸽危害大,对成年鸽的影响不明显。此病能在多种禽类中相互感染,人感染后类似流感症状,鸽是衣原体的宿主。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鹦鹉衣原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80℃经30分钟灭活,室温下经36小时灭活,真空冻干状态下存活一年以上。一般的化学消毒药均能够迅速将其杀死。鹦鹉衣原体可在鸽群中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母鸽到雏鸽”的传播环。

传播本病能在多种禽类中流行,已知有98种以上幼鸽、成鸽均可发病,对2~3周龄幼鸽危险性最大,死亡率可达20%~30%。衣原体随粪便、泪液、咽喉的粘液和嗉囊等分泌物排出体外,鸽子通过摄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接吻以及母鸽喂仔等途径感染,亦可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病原感染而发病;还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而感染。寄生虫、昆虫、鼠类和人类等是本病的带菌者,成年鸽常常是幼鸽的传染源。正常鸽群中约有30%的鸽带有衣原体,一旦受到长途运输、过度繁殖、营养缺乏及饲养环境改变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成年鸽也会发生慢性或亚急性病例。夏初秋末是本病的多发季节。

疾病诊疗方法流行特点调查询问发病时间、病鸽日龄、发病症状、疾病的传播速度等,以及病的确诊。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养鸽场或养鸽专业户的鸽子过去发生过什么重大疫情,有无类似疾病发生,其经过及结果如何等情况,以便分析本次发病与过去疾病的关系;调查附近养鸽场的疫情,如果这些场户的鸽子有气源性传染病,如新城疫、流感、鸽痘等流行病时,可能会迅速波及到本场;了解平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如防疫制度及贯彻情况,有无严格的消毒措施,对病鸽预防接种过什么疫苗,是否进行过药物预防和定期驱虫等;饲养管理状况方面主要了解密度、光照、温度、湿度、通风、饲料等,根据这些情况来找病因。

鸽群症状和个体状态的观察健康鸽的喙干净,病鸽常因鼻孔分泌物增多而使喙污秽。健康鸽的鼻瘤是鲜明、白色、干净的,正常的雏鸽鼻瘤呈肉色,如果鼻瘤污秽潮湿,色泽暗淡,都是患病的表现。在口腔特别是口咽的后部,如发现白喉样病变则是鸽痘的症状。口腔上皮细胞角质化,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用手指按压嗉囊,呈面团状可能是硬嗉病;如果将鸽子的头部倒垂,同时按压嗉囊,由口腔内流出酸臭液体,可能患有软嗉病。先观察肛门周围的羽毛有无被粪污染,再用拇指食指翻开泄殖腔,观察赫膜色泽、完整性及其状态,检查有无充血、出血和坏死病变。体躯检查包括胸部检查、腹部检查、腿和关节检查等。健康鸽体躯结实,胸肌饱满,握在手中坚实富有弹性;病鸽一般都消瘦,握在手中挣扎无力。同时应注意检查有无胸骨畸形、腹围增大、跛行、翼下垂等。鸽的正常体温为40.5~42.5℃,鸽的轻微小病不会引起体温的变化。如果检查发现体温明显上升,多与急性炎症和传染病有关;如果体温下降,多有生命垂危和预后不良之兆。1

症状本病主要特征是结膜炎、鼻炎和腹泻。根据病程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急性型,常见于幼鸽,2~3周龄的幼鸽发生时死亡率高。发病4~15天因消瘦、腹泻而迅速死亡。病鸽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腹泻消瘦,部分病鸽呈一侧性眼结膜炎,眼睑增厚,流泪畏光,初期流出水样物,然后变成粘液性分泌物,严重者分泌物呈脓性。有部分病例的眼结膜混浊,眼球萎缩以至失明。鼻卡他,初期为水样分泌物,后期为黄色粘性,形成脓性鼻炎,呼吸困难,常发出“咕多咕多”的叫声。个别的还可见单侧鼻孔有干酪样物堵塞,外部稍鼓起,病情严重的可见肺炎及气囊炎。粪便呈灰白、浅绿色胶性水样。少数还见翅膀、脚麻痹和扭颈等症状。发病4~15天,体况下降,严重者腹泻、消瘦,迅速死亡。另一种为慢性型,外表症状不明显,患病日久可导致病鸽肝细胞破坏,形成脂肪肝;慢性呼吸道炎症能使呼吸不断受到应激,导致肺和心脏永久性损害。

剖检急性型病鸽可见气囊膜、腹腔浆膜,有时肝周呈纤维性炎症。大多数病鸽的肝脏明显肿胀,肝表面有灰黄色针头大小坏死灶。脾深红或紫色肿大而柔软。气囊混浊增厚,个别呈干酪样病变。心脏肥大,包膜增厚、充血、出血,外膜被覆纤维素性分泌物,肠卡他性炎症,肾肿大增生,泄殖腔可见尿酸盐沉着。隐性感染的老鸽复发时,可见肝、脾肿大,严重性充血,实质弥散有针头大小坏死灶。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和剖检病变,一般可以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本病在诊断过程中还应与下列疾病加以鉴别:霉形体病虽有类似症状,但不会有严重的卡他性结膜炎;巴氏杆菌引起的结膜炎表现往往是双侧性的;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性鼻炎,其特点是眼睑高度肿胀并伴有脓性分泌物。

防治预防关键要做好鸽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消毒。不随便引入鸽子,如要引种时,一定要隔离2周以上观察检查;发生本病,鸽场要及时采取封锁、隔离、消毒、深埋尸体,对病鸽应隔离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经常保持舍内干燥清洁,防止种种应激。由于本病为人畜共患,因而场内有关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禁外来人员进出疫区,以免感染和病情扩散;消灭吸血昆虫,严防吸血昆虫叮咬。

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l)四环素类药:预防量,每天每只鸽3万~5万单位口服.每天分2次分服;治疗量,每天每只鸽7万~10万单位口服,每天分2~3次分服,连用5~7天。

(2)氯霉素:治疗量,每天每只鸽口服0.05~0.08克,每天分2次分服,连用5~7天。预防量减半。

(3)红霉素:每瓶227克,加水100千克自由饮服3~5天,或每天每只鸽口服0.05~0.08克,每天分2次分服,连用5~7天。

(4)金霉素:按0.04%~0.06%此例均匀混料,或以0.025%浓度饮服,每个疗程5天,中间停2天,再用1个疗程;个别严重病例,按每千克体重100~200毫克,逐只喂服,有较疗效。

(5)-服灵(949)治疗剂:每瓶100毫升,加水50千克(防量时加水100千克),自由饮服3~5天,疗效好

(6)强力抗治疗剂:每瓶加水25千克(预防量时加水50千克),自由饮3~5天,疗效很好。

(7)泰乐菌素:用于鸽群,如混合感染霉形体病,每升水加0.8克,自由饮服3天。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