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是由吉尔福特(J. P. Guilford)用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建构的智力结构的立体式模型,简称为SOI模型。1

概念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ithree-dimeasional structure model of intelligence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J.P.吉尔福德提出的智力结构理论。他认为,智力结构由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变项构成,像一个有长、宽、高三维的立方体。其中每一个变项又由若干因素组成。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它由认知、记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评价所组成;内容指智力活动的对象,它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产物指智力活动的结果,它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一个完整的智力活动就是通过对内容(如一个特定的符号)的操作(如认知)而获得一个产物(如归入一个门类)。2

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20世纪80年代,经修订后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根据智力测验研究结果的因素分析法,否认G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独立性。他认为,智力应该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3

内容智力活动的第一个维度是内容,即信息材料的类型。包括视觉的(看到的具体材料)、听觉的(听到的具体信息)、符号的(字义、数字及其他符号)、语义的(语词的意义和观念)和行为的(本人及其他人的行为)五个因素。3

操作智力活动的第二个维度是操作,是智力的加工活动,即对测验时给予的信息内容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认知(理解或再认)、记忆(保持或记录)、发散思维(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或观念、思想)、聚合思维(对一个问题寻求最佳答案或最普遍答案)、评价(对人的思维品质或事物性质作出某种鉴别)。3

产物智力活动的第三个维度是产物,是运用智力操作信息后得到的结果。这些产物可以是单元(一个单词、数字或概念),可以是类别(一系列有关的单元),也可以表现为关系(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系统(运用逻辑方法组成的概念)、转换(对安排、组织和意义的修改)和蕴含(从已知信息中观察某些结果)六个因素。3

理论起源吉尔福特在智力因素分析理论上,倾向于瑟斯顿的群因素分析。“二战”期间,他应征在军队工作,担任了军方“心理研究三室”主任,从此开始智力因素分析。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南加州大学继续研究工作。在此他有机会得到研究基金,扩大了研究规模,并在推理、创造性思维和计划、评价等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果。4

1950年他在美国心理学会做主席就职演说时,就是以创造性思维为主题的,反响良好。在出席巴黎因素分析专题讨论会上,他发表了题为《智力的维度》的论文,在讲到他尝试将已为人们所知道的五十多种因素形成一种逻辑体系时,发现各种测验素材具有可以并行与互相联系的特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他初步做成智力结构的理论框架,最终完成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提出智力结构不能只靠测验题的性质来区分,同时应考虑由测验题引起的心理过程和加工的结果。他用内容、操作和结果或产品分别代表心理学上的三个变项,即自变项、应变项和中间项,用三个维度的立体模型来描述智力结构。4

理论发展吉尔福特最初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包含有120种智力因素。1977年他在《改善智力和创造性指南》著作中将组成智力结构的不同因素,由120种修改为150种(5×5×6=150)。1988年,他又将记忆区分为”记忆记录”和“记忆保持”,这样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含有的多种因素组合起来,就得到了5×6×6=180种不同的智力因素。因此,人的智力在理论上有180种,这些不同的智力能够通过不同测验加以检验。例如,让被试重新组合一系列四个字母:PIAS、FHKY、DSEL,要求将它们重组成常用单词,如FISH、PLAY、DESK等。在这个测验中,智力活动的内容为符号、智力操作为认知、智力活动的产物为单元,这样就可以根据个体重新组合字词的数量了解一个人的符号认知能力。3

理论意义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structure-of-intelligence,简称SOI)模型童时考虑到智力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果,这对推动智力测验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71年吉尔福特宣布,经过测验已经证明了三维智力模型中的近百种能力。这一成就对智力测验的理论与实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1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物加以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在教育实践中使教师能够有效区分学生智力的优势与欠缺,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3

总之,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引导人们去探索人类的智力因素,对人类自身认识智力结构的复杂性,把握智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促进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对智力进行深入探讨具有积极的深远意义。3

理论优缺点这一理论模型与化学上的元素周期表有些相似。根据这一系统框架,智力因素就像化学元素一样,在它们被发现之前就被假定。当吉尔福特1961年提出这一模型时,有近40种智力已经被确认。现在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超过100种智力。虽然还有不少智力因素并未发现,但这给研究者提供了方向,也许研究者们最终会设计出相应的测验来测量和验证每一种智力。5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同时考虑到智力信息加工的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不仅有助于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也有助于发现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对因材施教也是有助益的。该模型及其相关的IQ测验几乎主宰智力领域达半个世纪之久,至今影响深远。但它也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一味强调技术,脱离了研究对象的整体文化背景和社会实践,遭到后继者的批评。另外,尽管吉尔福特提出人的智力多达180种之多,事实上,他更多地是归纳和总结了人在智力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这可能并未真正涉及到智力的本质问题。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何清华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