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形态各异,水则变化万千,无论古今,纵情山水之间,都是人们的美好追求。起伏的山脉总是能引人入胜,使人心神往之。
山脉从地质的专业分类可分为:单面山、单斜山、断块山、褶皱山等。这其中,单面山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形成的?单面山与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单面山指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岳,又称半屏山,是一种地形,指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面一致,长而缓,称为单面山的后坡(或构造坡);另一坡与岩层面近乎垂直,短而陡,一般是外力作用沿岩层裂隙破坏而成,称为单面山的前坡(或剥蚀坡)。
通常来说,单面山形成的原因是,原本倾斜排列的岩层,其上层岩石较硬,下层岩石较软,受到风或水的侵蚀之后,软的一边的地层受到较多的侵蚀,形成较另一边陡的坡度,因而形成单面山。单面山的发育主要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它的发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软硬岩层在抗侵蚀方面。如果软硬岩层的抗蚀性差别不大,则单面山地貌发育明显,上部为陡崖,下部为缓坡,上下界限分明,前后坡极不对称。如果软硬岩层的抗蚀性相差较大,则陡壁不明显,上部为凸坡,下部为凹坡。
第二,坚硬岩层的厚薄。如果上部坚硬岩层很薄,下部软弱岩层很厚,则前坡保护层剥蚀后退很快,山脊线比较弯曲;相反,上部坚硬岩层较厚,则前坡保护层剥蚀后退很慢,山脊线比较平直,陡崖高大。
第三,岩层倾角大小。岩层倾角越缓,前坡后退越快,山脊线曲折;相反,岩层倾角越大,前坡后退越慢,山脊线平直。
因此,在不同的发育因素作用下,单面山也呈现出或一陡一缓或峭壁断崖的外形。然而,单面山不仅是具有观赏性的景点,在生活中也能寻找到单面山的身影。
位于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的兰阳博物馆就是现实中的单面山。建筑师将博物馆的外观以单面山的几何造型来设计,一方面可以地景融合,另一方面更可突显出当地的地理景观。于是形成以屋顶与地面夹角20度,而最高点的墙面与地面则成70度,三度立体的不对称斜角空间造型来构成建筑基本造型。这座造型特殊的建筑体也获得了众多国际大奖。原来,单面山还能赋予生活赋予建筑如此的灵感。
单面山,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在万千险峰峻岭中,散发着别具一格的魅力。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