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气象与农业病虫害

智慧农民
原创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威胁作物安全生长的大敌,严重的农业病虫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
2002年6月,山西省晋中市爆发了粘虫灾害,成千上万的害虫铺天盖地地冲向农田。本应随风摇曳的绿叶不翼而飞,剩下的只是庄稼光杆,艰辛的耕耘毁于一旦,种子、化肥付之东流,“赤地千里,禾草一空”,就是这种情景的真实写照。
病虫害的发生,除造成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大面积减产,还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性,因此说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农业病虫害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温度、降水、光照、气压、风力、风向等气象要素是影响害虫生存、繁衍、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农业说“五月雨多闹锈病,六月干旱出火龙,八月连雨出粘虫”,科学形象的说明了不同时期不同气象条件下小麦黄疸、红蜘蛛、粘虫三种常见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喜欢湿润、多雨的气候,当粘虫蛾每年春季从南方迁飞到北方后,当地的天气条件是宜与否是影响其后代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在粘虫产卵繁殖期天气持续高温干旱,就会抑制粘虫的繁殖数量,降低成活率,减小危害程度。
山西省前些年一直呈现高温、干旱的特点,因此连续10年没有出现成灾的现象。2002年6月份,山西省中部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多两到三成,正是这种雨水丰沛、空气湿润的气候为粘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使得粘虫大量繁殖,在许多地区爆发成灾,造成很大的损失。
棉铃虫喜欢蛀食棉花的棉桃,对棉花生产威胁很大,同时也危害玉米、西红柿等农作物,成为农业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害虫。科学研究发现,棉铃虫的繁殖率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棉铃虫产卵繁殖期间,气温保持25-28摄氏度时,棉铃虫的存活率和繁殖力明显提高,如果此时出现了35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天气,棉铃虫产卵率就会明显下降。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大部分喜欢高温干燥的天气,但是玉米蚜虫却是一个例外,湿润凉爽的天气最适合它的生存,平时它总是藏在叶子的最深处,想方设法躲避阳光的照射,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每当雨水降临时,别的蚜虫苦不堪言,而玉米蚜虫却悠然自得,危害一方。
我国的植保科技人员通过科学研究和长期观测,基本掌握了气象条件变化与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寻找气候条件变化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气象资料和年、月、旬天气预报,结合病虫害生活规律,编发当地的病虫害情报,成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