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于食品甜味剂相关知识解读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2019.6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

食品与营养科学传播联盟

为控制慢性病的高发态势,积极促进人民健康,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其中“减糖”是控制能量摄入的重要措施之一。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规范使用添加剂,同时指出要加强风险沟通和科普宣传。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同时为倡导“三减”提供助力,现就公众关注的食品甜味剂安全问题进行解读,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食品甜味剂,智慧选择食物。

食品

甜味剂在食品

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个类别。因甜度高、能量低或不含能量、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等特点,甜味剂在过去100多年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众多日常食品中。

我国是甜味剂生产和出口大国,主要品种包括糖醇类,例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高倍甜味剂,例如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以及天然甜味剂,例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为我国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按规定

甜味剂在美国、欧盟及中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历史已长达100多年。甜味剂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食品安全机构的肯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食品安全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加拿大卫生部等机构对所批准使用的甜味剂的科学评估结论均是: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这些规定都是基于严格的科学风险评估结果。按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

附录:

(一) 甜菊糖苷(甜菊糖、甜叶菊苷)

甜菊糖苷是从物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味道非常接近蔗糖。甜叶菊的应用在南美洲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如今它在中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印度和韩国广泛种植。甜菊糖苷常用于饮料(调味水、果汁、茶、汽水等)、烘焙食品(糕点、谷物棒、饼干等)、酸奶、调味酱(沙拉酱、果酱/果冻等)、甜点和糖果(冰淇淋、巧克力、硬糖等)中,它也常用于餐桌代糖。

甜菊糖苷的热量约为蔗糖的1/3000,且不参与人体代谢,因而可供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二) 罗汉果甜苷(罗汉果提取物)

罗汉果是原产于中国的藤本植物,罗汉果甜苷是从罗汉果果实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40倍。中国民间用罗汉果泡水或加入糕点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罗汉果也是我国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物质之一。

目前罗汉果糖苷已经广泛应用于饮料(加味水、果汁、茶、苏打水等)、烘焙食品(糕点、谷物棒、饼干等)、酸奶、调味酱 (沙拉酱、果酱或凝胶剂等)、甜点及糖果(冰淇淋、巧克力、硬糖等)中。

(三) 糖醇类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是糖的衍生物,目前已开发包括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等不同产品,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5%到100%。糖醇类甜味剂提供的能量比糖少,不会导致明显血糖反应,且可以显著降低蛀牙风险,主要用来增加无糖糖果、饼干和口香糖的甜味。

(四)阿斯巴甜(甜味素、APM)

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150~200倍,其提供的能量极少。30多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的6000多种产品使用它作为甜味剂,例如饮料、甜点、糖果、乳制品、谷类食物、水果罐头、冰激凌、营养棒等,种类繁多。

阿斯巴甜可在人体内分解成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和微量甲醇,这些成分均天然存在于食物中,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和蛋类。患有罕见遗传病——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不能代谢苯丙氨酸,因此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上会提示消费者该产品含苯丙氨酸。

(五)安赛蜜(AK糖)

安赛蜜是一种无热量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且口味适宜。自1988年以来,安赛蜜被广泛应用于糖果、烘焙食品、冷冻点心、饮料、混合甜品以及餐桌甜味剂等食品中。

它不仅可单独作甜味剂使用,且能与其他甜味剂搭配作用,提高甜度并改善产品风味。安赛蜜在人体中不参与代谢,且很快被排出,因此常被用来生产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甜食。

(六)三氯蔗糖(蔗糖素)

三氯蔗糖是一种口感类似蔗糖的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600倍。三氯蔗糖不参与人体代谢,不提供能量,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三氯蔗糖广泛应用于罐头、酱菜、焙烤食品、果汁(味)型饮料、调制乳以及风味发酵乳等食品加工。

(七)甜蜜素

甜蜜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 倍。它几乎不参与人体代谢,且不提供能量。甜蜜素比较适宜用于风味饮料、果汁、汽水、罐头、酱菜、饼干、果脯等,常与糖精搭配使用。

(八)糖精钠(糖精、可溶性糖精)

糖精钠自187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使用,是使用历史最长的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500倍。糖精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人体代谢。糖精钠常被用来生产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甜食,以及加工饮料、果冻、冰棍等。

(九)纽甜

纽甜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摄入人体后不会分解出苯丙氨酸,因此可供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纽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8000 倍。由于其甜度太高,单独使用不易称量,因此常与其他甜味剂搭配使用,广泛用于饮料、乳制品、焙烤食品、口香糖、冰淇淋、餐桌甜味剂等食品的生产中。

食品甜味剂是否可以帮助减肥?

过量摄入糖会引发超重、肥胖等健康问题,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倡导“减糖”。但人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如何既能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又不过多摄入糖,特别是对于需要控制糖摄入的人群,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甜味剂作为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甜度高,含能量低或不含能量,因此可以为有减糖需求的群体提供“减糖不减甜”的多样化选择。

如需控糖、减糖,合理使用甜味剂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超重和肥胖与遗传、饮食、身体活动和心理因素等综合因素有关,如有控制体重需求,应当通过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和适量锻炼,才能有效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