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采收期,常常因为葡萄果面着色差而影响了品质和销售。那么造成葡萄着色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后有没有什么好的补救措施?针对这一问题,山西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一萍专门为农民朋友作了详细的分析与解答。1.问:影响葡萄着色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葡萄着色程度是决定采收期的重要指标,当果实完全着色的时候,也就是说当葡萄果粒近果柄处也着色时,才可采收。着色程度是衡量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要促进葡萄着色,当然首先要了解影响其色泽的主要因素。影响色泽的因素除遗传基因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糖分的积累葡萄糖是花色苷的最初始原料。葡萄的花色素苷含量与果皮含糖量高度相关,如玫瑰露品种的葡萄含糖量要达到14%时上色才比较好,康可品种的含糖量在8%时不上色。光照光照关系到光合产物的生成、积累,光敏素的激活以及色素的形成。葡萄品种中,有些品种需要直射光才能着色,这类品种在全光照25%以下着色很差;有些品种为散射光品种,则没有此类现象。温度一般来说,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着色,但是白昼温度过高也抑制着色,如葡萄在35℃的高温下花色苷的合成明显减少或完全被抑制。激素乙烯和脱落酸可促进花色苷的形成,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则会延迟叶绿素的降减和色素的形成、积累。矿质养分和水分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色素形成和积累。某一种养分过多或过少,则不利于色素形成。例如:氮素过多会促进生长,消耗葡萄糖,不利于色素形成和叶绿素分解,但过少则没有色素合成材料,也不利于着色。钾可促进糖分的积累。葡萄是需要钾元素较多的树种,在整个生长期都需要大量的钾,而在果实成熟期需要量更大,因此有“钾质作物”的称呼。在葡萄生长发育中,吸收钾最多的是果实,吸收氮最多的是叶片。因此,幼龄葡萄园可适量多施氮肥,结果的葡萄园在果实发育期和成熟期,特别在果实成熟后期,要控制氮肥,增施钾肥和必要的磷肥,这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必要措施。磷钾肥不足或氮肥过量是葡萄着色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2.问:提高葡萄的着色程度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答:根据影响葡萄的着色因素,在生产中要注意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提高葡萄的着色程度。调整果实负载量结果量和果实的品质,即含糖量和着色关系尤其密切,结果太多会使着色不良,品质低劣。同时,结果量不仅影响当年的果实品质,而且会影响下年的产量、品质。调整负载量的方法首先是疏穗,疏去过多的花穗,一般强枝留2穗,弱枝留1穗。在盛花后15~20天,坐果情况已看清时,把坐果不好的穗疏去,过弱枝上的果穗也疏去。果穗过大也会降低含糖量,着色也不好。所以要想控制穗重,就要疏粒整形,以巨峰品种为例,一般以单穗重350克为标准,粒重为10~12克,每穗应以30~35粒为标准。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条件,各地区可制定当地的生产标准。果粒均匀一致的果穗,穗形好看,着色也均匀。果穗套袋葡萄套袋可以保护果穗,使其不受雨水危害,减轻病害,避免果粉溶脱和裂果,防止药剂污染,使果实外观更加美观。套袋还可激活光敏素的形成,有利着色。袋要选用专用袋,如巨峰用纯白色处理过的聚乙烯纸袋为好,红色品种可用透光度大的透明袋。套袋时间要尽可能早,在疏粒结束后马上进行。有些品种要在采收前10天左右摘袋,以促进着色。要仔细观察颜色变化,如着色很好,就不用摘袋。巨峰品种一般不摘袋。合理施肥适宜的肥料配比和正确的施肥方法是果实正常着色的保证。适宜的配比,各地试验结果不一,有氮:磷:钾为1:1:2的,也有1:2:4的。山西省的土壤特点是缺磷、少氮、富钾,考虑可以1:1:1.5为基准调整。一般生产园中要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千克作基肥,在中熟品种采果后进行,晚熟品种在9月进行。第一次追肥在早春芽膨大期进行,以氮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10%~15%,宜腐熟的人粪尿加硝铵或尿素。第二次追肥在幼果膨大期,以氮肥为主,结合磷钾肥。这个时期被称为“水肥临界期”,是葡萄旺盛生长期,也是需肥最多的时期,施肥量占全年肥料的20%~30%。第三次追肥在果实着色初期进行,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可占全年施肥量的10%左右。另外,通过叶面追肥,也可提高树体营养水平,提高光合效率,增进着色。通常可隔10天左右喷0.3%的磷酸二氢钾。做好水分管理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水分亏缺,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就会受阻,光合作用也会减弱,而光合产物减少,色素就没有形成的物质基础,着色就是问题,因此在果实膨大期要注意土壤水分含量,不可缺乏,当然,如降雨过多也必须注意排涝。在果实着色期如遇到高温干旱,适当喷水也可起到降温的作用。新梢连续摘心到秋季要避免秋梢生长,通过连续摘心可控制。目的是避免新梢与果实争夺养分,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叶片光合功能。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一般用得不太多,就是在着色开始后喷洒乙烯利或脱落酸(100~500ng/L),可加快葡萄着色速度,提早成熟。编辑:孙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