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冬季水产养殖管理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进入冬季,水产养殖基本上处于越冬期,是一年养殖过程中最清闲的季节,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时期的工作不重要,如果对这期间的几项工作不够重视,将会极大的影响来年的养殖效益。因此,冬季水产养殖管理应认真抓好以下几项技术。1.池塘修整。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沉积有大量食物残渣和鱼类粪便及其它垃圾等,在鱼塘底层形成一层淤泥,可能含有致病菌或寄生虫,严重影响养殖鱼类的健康与成长。因此,利用冬季晴好天气,对鱼塘淤泥进行全面清理,加固塘基,对新一年养鱼极为有利。2.池塘消毒。修整、改造好的池塘要用药物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生石灰全塘泼洒,干塘75公斤/亩,带水150公斤/亩。3.投喂饲料。进入冬季,大部分养殖者都停止投食,认为鱼这时不会吃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据专家试验,水温在5℃以上,大多数鱼类(热带鱼除外)都会摄食。因此冬季仍应投喂饲料,最好投喂精饲料,但量不要过多,晴天多投一点,阴雨天少投或不投。如养肥水鱼还应根据水的肥瘦确定是否施肥。这样非常有利于鱼过冬。4.鱼病防治。冬季鱼病基本上没有,但仍育些细菌性、寄生虫、真菌等鱼病发生,虽不会造成大量鱼死亡,但会极大地影响鱼类越冬,也会影响鱼的上市价值,因此,如发鱼病,一定要用药物进行治疗。5.日常管理。当池塘的水温降低到8℃以下时,鱼类便进入了越冬期。在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活动量明显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生长速度减缓。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鱼类进入了越冬期而放松日常管理。由于越冬期内鱼类抗病力明显下降,因此,认真做好池塘越冬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的变化。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