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温室桑葚栽培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桑葚营养丰富,美味多汁,是受人喜爱的水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但是桑葚的果实极不耐贮,成熟期又十分集中。满足不了人们的食用要求和药用要求。从2013年开始,我们在乐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了温室桑葚栽培的尝试,到2014年初步取得了成功,用作休闲农业采摘效益可观。现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我们选择了两个品种进行试栽,分别是无核大十和白玉王。1.无核大十。也叫大十、无籽大十、巨型无核大十等,是三倍体早熟品种。树形开展,树势中庸,叶大,花多。单芽坐果数5~6个,果实大,长2.5~6.5厘米,果径1.3~2.0厘米,单果重4~6克,黑色,无籽,含糖量高达14%,总酸0.87%,果味甜,果汁多。华北地区6月上旬成熟,果实生长期30天左右。亩产桑果可达1500千克,果叶兼用,果可鲜食,也可加工。在我国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5℃的地区适宜露天种植,是大棚优选品种。2.白玉王。中熟品种,树形开展,枝条粗壮,长势庸和,叶大,花多。果长3.5~4.0厘米,果径1.5厘米左右,长筒形,单果重4~5克,最大10克,果底色乳白,完熟果面着红晕,有籽,汁多,甜味浓,含糖量达20%。京东地区6月中下旬成熟,果实生长期30天左右,亩产桑葚1000千克左右。适应性强,抗旱耐寒,是一个大果型叶果兼用品种,桑葚适合鲜食,也可加工。露天、大棚种植均可。二、苗木选择及栽植选用2年生苗木,高度2~2.5米,粗度1.5~2厘米。栽植规格为株距3米,行距3.5米,亩栽63株。南北行。栽植时间为春季4月初,挖深、宽各60厘米的定植穴。苗木植入穴后覆土、浇水。每株覆地膜1平方米保墒兼提高地温。三、树形及整形过程树形为自然开心形。有一个主干,栽植时从80厘米处定干。在顶端保留多个(5~12)抽生的枝条,将枝条拉枝开角到60度~80度。枝条向四周自然伸展,所抽生枝条均作为结果枝保留。四、修剪修剪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在桑树休眠前进行,主要采用疏枝的方法疏除直立枝、横生枝、过度下垂枝和病虫枝。夏季修剪在桑葚采收以后开始。方法,一是将所有结过果的枝条从基部留3~5芽重短截。促发抽生来年果枝。二是当新芽萌发后及时抹芽,将生长直立、长势过强的萌芽从基部抹除。三是及时开角,当新梢长到80~100厘米时将新梢开角到60度~80度,作为来年结果枝。四是疏除二次技,开角后的新梢由于顶端优势发生改变,会萌发二次枝,要尽早把生长直立的二次枝剪除。五、温度管理1.休眠。入冬前温室上膜、上保温被,将桑树处在避光环境中休眠,温度要求在0℃以上7℃以下,进行有效休眠温度,有效休眠时间720小时(约30天)。2.升温调控。休眠结束后进行升温管理,温度从低温开始,以后温度逐渐升高。整个冬季温度管理如表。六、授粉花开放后,用鸡毛掸子于每天早晨和下午轻掸花序授粉。当叶片展开影响授粉时停止授粉。七、肥水管理桑葚成熟早,果实生长期短,相对省肥省水,全年施肥共两次。第一次在桑树休眠前,每亩地施用粗肥4000千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00千克。第二次在桑树采果重短截后,每亩地施用优质农家肥4000千克,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00千克。每次施肥都要浇水。桑树耐旱、抗涝,水量不要过大。八、病虫害防治冬季生产时易发生灰霉病,主要是因为棚内湿度过大引起,在控制棚内湿度的同时可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片发生赤锈病时,可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2.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夏季易发生美国白蛾和野蚕,可喷施0.26%苦参碱600~8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九、采收桑葚属浆果,桑葚果实一般人工采收,采收过晚影响质量,注意适时采收。编辑:冯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