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花生叶斑病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在花生生长的中期和后期,叶片上常产生病斑,发生较普遍的是褐斑病和黑斑病,这是花生叶片被病原菌寄生而产生的病斑。花生受害严重时,减产40%以上。这是花生褐斑病,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点,扩展后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直径4~10mm,正面呈茶褐色或暗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呈褐色或黄褐色。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茎秆和叶柄上感病后,病斑长椭圆形。花生黑斑病早期症状与褐斑病相似,后期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直径比褐斑病小,约1~5mm。叶片正面是黑褐色或暗褐色,只在老病斑的边缘有不太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后期病斑的背面形成许多小黑点,这是病原菌的子座,排列成同心轮纹状,潮湿情况下,也能形成灰褐色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菌还可侵染茎秆,严重时使茎秆变黑枯死。花生收获时,一些病叶、病枝残留在土壤中,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风雨是传播叶斑病的重要途径,雨水将土壤中的病菌孢子溅到叶片上,当温度、湿度适宜时,病菌侵入到叶片内部,吸取营养,生长繁殖,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成为再侵染源,随风雨在田间传播蔓延,因而田间发病越来越严重。多雨、潮湿的地区、年份,叶斑病发生严重;少雨干旱地区、年份发病轻。花生品种不同,抵抗褐斑病和黑斑病病菌的能力不同。防治花生叶斑病,首先要选种抗病品种。其次是与禾本科作物及甘薯等实行2~3年的轮作。第三,在叶斑病发生初期,可以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胶体硫200倍液、等量式200倍的波尔多液,即硫酸铜1份,生石灰1份,水200份。喷雾时,在上述药液中加入0.2%的洗衣粉,可以增加药液在叶片上的附着力。一般情况下需连续喷药2-3次,每次间隔15~20天。编辑: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