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食用菌毛霉和根霉防治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毛霉和根霉毛霉(Mucor spp.)和根霉(Rhizopus spp.)都属接合菌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毛霉为毛霉属,根霉为根霉属。毛霉又名长毛菌、黑色面包霉,侵害食用菌的主要是总状毛霉(M.racemosus Fres)。根霉常见的为黑根霉[R.stolonifer(Ehrenb ex Fr)Vuill]。1、形态及症状毛霉多出现在畜粪、菌种和培养料上,能在基质上广泛蔓延,污染菌种和培养料。毛霉一般出现较早,初为白色棉絮状,后为黄色、灰色或褐色,菌丝无隔膜,直接由气生菌丝顶部生出孢囊梗。包囊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无色或淡黄色。根霉多发生在培养材料和培养基上。根霉与毛霉相似,在培养基上能产生弧形的匍匐菌丝,向四周蔓延,并由匍匐菌丝生出假根,菌丝交错成疏松的絮状菌落。在显微镜下,根霉的孢子囊自气生菌丝的匍匐枝上生出。根霉菌落生长迅速,初时白色,老熟后变为褐色或黑色。污染时先从棉塞上形成银白色菌丝潜入培养基,气生菌丝十分旺盛。生长迅速,数日后出现大量黑色孢子囊。毛霉和根霉的危害主要是隔绝氧气,与菌丝争夺水分和养分,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2、传播毛霉、根霉的形状及生理要求基本相似,是好湿性真菌。这两种霉菌的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借助空气进行传播,培养基通气不良、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培养料内含水量过大时发生较多。毛霉与根霉生长迅速,但对食用菌菌丝危害不大,故在制栽培种时,如有毛霉和根霉发生,大部分食用菌菌丝可以将其覆盖,仍能进行栽培。3、防治方法生料栽培时要选择无霉变的培养料,暴晒2~4d,并堆积发酵4d,减少杂菌数量。培养料加大石灰用量,以偏碱性条件控制毛霉菌发生;菌种生产和灭菌料栽培要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其他措施同青霉的防治方法。 编辑:柳晓林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研究员  郭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