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大宁西瓜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一、产地环境

大宁西瓜,山西省大宁县特产,大宁西瓜产地为大宁县昕水镇、太德乡、三多乡、曲峨镇、徐家垛乡、太古乡六个乡镇79个村委。该县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西瓜含糖量高,瓜体大,皮薄肉脆,见刀口裂,甘甜清脆,口感独特,2011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二、品质特点

(一)感观特色

皮薄肉爽、无渣少籽、味道清甜。

(二)理化指标

大宁西瓜特点是含糖量高,高达12°~15°,瓜体大,皮薄肉脆,瓜内全是红沙瓤,点缀几颗黑色籽,见刀口裂,浓甜的汁水顺刀而下,吃起来,甘甜清脆,口感独特,更为主要的是西瓜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具有清热解暑、降压、利尿等功效。

三、环境质量要求

(1)生产基地要求周围不存在环境污染,附近无工业“三废”污染排放,远离交通干道。

(2)基地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良好。

(3)禁止施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用污水浇灌。

(4)收获时禁止用污水洗菜;收获后应及时清洁田园,回收残留农膜,销毁病虫残枝败叶。

四、肥料使用

1.施肥原则

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为目标,以有机肥为主,提倡使用蔬菜专用肥、微生物肥,允许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及硝态氮肥。

2.施肥方法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降低硝酸盐含量,结合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 kg、油渣200 kg、复合肥(N15-P15-K15)50 kg、钾肥5 kg,示范推广稳得高301活性微肥,深翻耙地,耙细整平。

五、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西瓜选用西农8号、京欣系列等。

2.培育壮苗

(1)营养土配制。田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2份,砂子1份混合,每立方米粪土中加复合肥0.8 kg,草木灰5~8 kg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混合后堆7天后播种。

(2)种子处理。选种后于晴天晒种6~8 h,然后用55 ℃的温汤浸种15 min,不停搅动,待水温降至30 ℃左右时捞出用药剂浸种,主要药剂有:0.2%高锰酸钾溶液、0.1%多菌灵溶液,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6~8 h后直播或催芽育苗。

3.播前准备

(1)土壤消毒。结合整地进行土壤消毒,亩用50%多菌灵3 kg拌细沙20 kg,撒在地表,整地后闷7天起垄播种。

(2)温室消毒。定植前每1 m³空间用75%百菌清烟雾剂1 g,敌敌畏0.1 g加锯末8 g,混合后分点熏蒸一昼夜可杀死温室内的病菌及虫卵。

(3)定植方法。采用高垄覆膜栽培,宽窄行(80 cm×40 cm)平行种植,垄高15~25 cm。

4.定植后的管理

(1)水肥管理。待根瓜坐稳后开始大量浇水,每隔10~15 d浇一次,每次追复合肥(N15-P15-K15)10~15 kg或尿素10 kg,间隔施用。

(2)植株调整。在吊(绑)蔓的同时要及时摘除雄花、卷须及化瓜、弯瓜、畸形瓜,对植株基部的老叶、病菌叶也要及时摘除。

5.采收的商品标准

坚持优质优价的原则,以果实质量、形状、清洁度、新鲜度等为依据,分级出售,按质论价。

六、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基本情况

(1)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根腐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

(2)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2.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1)春季多阴雨,则大棚和春播露地黄瓜易流行霜霉病、灰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

(2)干旱少雨易发生白粉病和蚜虫危害。

(3)雨过天晴且高温,枯萎病发生重。

(4)夏季高温多雨疫病、炭疽病容易大发生。

3.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基本原则,重视选用优质抗病品种,以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将病虫害的危害损失程度及有害物质最大残留量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及国家允许范围之内。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品种:在做好轮作倒茬、土壤及种子消毒的同时,推广应用高垄覆膜栽培,嫁接技术,高温杀菌、低温炼苗、黄板诱杀等措施,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做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

(2)物理防治。根据病虫对某些物理因素的反应规律,利用物理因子防治病虫害。

①利用晒种、温汤浸种等方式处理种子杀灭或减少种传病害。

②利用趋避性进行防治,如使用黄板诱杀白粉虱等害虫;铺挂银灰膜驱蚜,糖醋液诱集夜蛾科害虫。

(3)化学防治。加强田间病虫害的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可单用、混用,注意交替使用,以减少病虫产生抗药性,严格控制化学防治次数,同时注意施药的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a.真菌性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根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等。防治药剂有50%多菌灵、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72.2%普力克、75%甲霜灵、72%杜邦克露、50%速克灵、50%扑海因、70%甲基托布津、64%杀毒矾等。保护地常用烟雾粉尘类药剂有40%百菌清烟雾剂、20%速克灵烟雾剂、6.5%甲霉灵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等。

b.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圆斑病、细菌性缘枯病。防治药剂有农用链霉素、50%琥胶肥酸酮、60%琥乙磷铝、细菌灵、77%可杀得等。

c.病毒病。防治药剂有5%菌毒清、1.5%植病灵、20%病毒A、病毒必克等。

d.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防治药剂有50%抗蚜威、25%功夫乳油、2.5%天王星乳油、25%扑虱灵、爱福丁,绿菜宝、虫螨克等。

推广使用安全可行的高效、低毒、少残留的农药,一般每亩施药液量不超过60 kg,最多使用2~3次,间隔期为5~7 d,确保蔬菜“三个不超标”:一是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不含禁用高毒农药;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控制在432 mg/kg以下;三是“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避免环境污染,使病原微生物控制在标准允许量以内。

七、采收

1.采收应根据成熟度、市场销售情况和运输距离长短考虑,做到适时采收,产品质量符合NY5109-2005的要求。

2.收获结束后,应及时清除残枝烂叶,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

编辑:禹燕

审核专家:阳曲县蔬菜办研究员 温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