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首架外贸型山鹰总装下线 何时成航母舰载教练机?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6月5日,山鹰首架外贸飞机在航空工业贵飞总装下线。去年的珠海航展上,一架全新的独具特色“沙漠迷彩”喷涂国产高级教练机“山鹰”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球。航展期间,中国航空工业贵飞董事长王文飞宣布山鹰正式出口,首批多架份飞机预计2017年实现交付。

    据了解,这架外贸山鹰左右翼下内侧各挂载一枚霹雳-8型空空导弹,外侧各挂有一具7管火箭发射巢,机腹下方配有一部双联装23毫米机炮,气势雄浑,场面威武,名副其实的外销版战斗/教练机。根据中国航空报的3月25的说法,“2017年上半年山鹰第100架将总装下线,这第100架恰好是出口的第一架飞机”。而官方资料显示,2016年1月30日,山鹰成功签约军贸出口,她的出口,是航空工业贵飞五十多年来,在实现歼教-7出口后,从“亚洲明星”到“高原雄鹰”,又一款实现外贸出口的新世纪高级教练机。

    中国具有山鹰飞机100%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完整的国产全供应链。实际上,近年来,国外装备歼-7/歼教-7、阿尔法JET、幻影教练型等型号的用户正面临更新换代的阶段,山鹰批量出口正逢其时。环球时报记者查阅的资料显示,装备歼-7/歼教-7的国外用户包括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尼日利亚、纳米比亚、苏丹、埃及、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根据国家间良好互信关系和装备采购与维护的延续性,一般而言,这些传统用户再次采购后续产品的可能较大。而从沙漠迷彩喷涂和非洲国家的地理环境综合判断,苏丹、尼日利亚等国先期采购的可能最大。当然,具体的正式用户名单还有待官方揭晓公布,在此,记者不能妄下结论。

    作为目前中国主力高级教练机,山鹰于2001年启动研制,由原贵航集团董事会作出战略决策,将飞机研制生产列为“一号工程”,2002年详细设计,2003年12月13日成功首飞,2010年国内用户领先使用;201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轻型、单发、串列式双座舱超音速歼击教练机,山鹰能够满足高级训练和战斗入门训练需求。

     山鹰飞机设计理念科学合理,采用了大长细比机身、两侧肋下进气、高升阻比双三角机翼、全动后掠式水平尾翼和大后掠角垂直尾翼,飞行包线宽,起降性能和机动性能良好;采用整体圆弧风挡和大高度差前后舱布局,座舱视野开阔、环境舒适、人机界面友好;配装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具有综合显示、控制及管理功能;采用技术成熟的国产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具有高实用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等特性。山鹰的外贸型号可挂载航炮、导弹、火箭弹、训练弹、炸弹和副油箱等,具有较强的空空、空地作战能力,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还可以改装作为侦察和电子战平台。

    山鹰飞机是唯一一型由我国独立完成失速尾旋试飞的军用飞机。失速尾旋作为飞机训练飞行中类似于“禁飞区”的项目,一般是因为飞行员操纵不当造成飞机迎角过大或遇到突风而引发,由于尾旋的不可控性,极易造成飞机坠毁。在山鹰失速尾旋试飞过程中,试飞员进入各种尾旋达30余次,飞机负迎角最大达到50度,其中两次还进入了风险极大的倒飞尾旋,后来试飞员终于总结出了“三中立”的尾旋改出方法,即改出尾旋要同时做到杆、舵居中,使飞机的副翼、方向舵、平尾都处于中立位置。采用“三中立”后,即使试飞员撒手,飞机也能自己改出尾旋。特别是在后几次试飞时,飞机已拆掉了失速反尾旋保护系统,飞机是在原机状态下完成的失速尾旋试飞。自此,山鹰改出尾旋的成功率达到100%,最短达到2秒,这也使我国在失速尾旋领域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作为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飞机来说,山鹰没有刻意追求飞机的“高颜值”,而是在积极满足性能使用、好用耐用、用好用足性能等方面下足力气,这让山鹰在实践运用中不仅展示出出色的性能,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是一款名副其实“高性价比、物超所值”的好飞机。从军方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看,山鹰是目前飞行员训练使用中出勤率最高(超过90%)的新型高级教练机!而据2015年10月24日国防部网的披露,山鹰教练机正式在空军院校服役,成为国内首款走进院校的新型高级教练机。

    几年前,山鹰的外贸出口型号叫做FTC-2000,这里有何玄机呢?据了解,该机于新世纪初开始研制,2003年12月13日成功首飞,“2000”寓意“新世纪”;F即Fighter战机之意,T即Trainer教练机之意,这说明她不仅是新型高级教练机,同时也定位于轻型多用途作战飞机;而“C”既表示“China”(中国),也有“飞行器”(Craft)的意思。

    山鹰首架外贸飞机的下线现场,大背板反复展播着山鹰飞机的经典镜头,有的是实景拍摄,有的是后期合成,其中闪过的一张画面颇为引人注目:两架海军涂装的海山鹰低空飞过海面,而海面上正是砥砺航向的中国辽宁舰航母编队,画面的寓意十分明显。2017年3月25日出版的中国航空报,登载了记者姜春燕对话中航工业贵飞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飞的文章,在分析贵飞的机遇时,王文飞提及:抢抓山鹰飞机批量订货的机遇,确保按期高质量交付用户,充分占领市场份额;抢抓山鹰改进型号的发展机遇,完善性能,尽快实现上舰。

    去年8月9日,央视7套《超越自我叱咤海天》的节目中,首次出现了一款白红相间涂装的轻型教练机,很快让眼尖的军迷航空迷捕捉到,并称之为“海山鹰”。中国航母当前正缺少一款专用的舰载教练机,这必然限制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队伍的培养步伐。海军版山鹰的装备,让舰载机飞行员训练时大大提高效费比。一般而言,飞行员在经过陆地模拟起降后才能上舰,如果仅仅采用歼-15进行基础性的训练,就会造成这款重型舰载战斗机的快速消耗。但陆地的模拟起降训练设施毕竟远不能与海面上的航母甲板相提并论,虽然海军版的山鹰于2013年首飞,但并没有安装着舰尾钩,因为尾钩的安装往往涉及到飞机机体结构的改动,涉及到一些部件的加固强化,这些改动又牵涉到机身重量的控制、飞机重心的改变以及气动外形变化。至于今后山鹰何时正式登上航母,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据环球时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