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火箭军是干啥的?国防部是这样说的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赵清建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军事科技前沿】据国防部网站消息,12月28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答记者问。任国强表示,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重点是巩固提高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

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

回应实录

记者:《解放军报》25日发表了题为《火箭军某导弹旅:依法管装用装,擦亮大国长剑锋芒》的报道,也引发了台湾媒体关注。台湾“中央社”25日报道,原二炮部队的战略导弹主要是“隐藏”在深山,机动性不强,并且容易遭受攻击,但据该文显示,如今火箭军的战略导弹正向车载机电发射转型,值得外界高度关注。请予以证实并介绍相关情况。

任国强: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箭军发展和更新一些武器装备,是非常正常和必要的,这也是世界各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普遍做法。火箭军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重点是巩固提高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希望各方能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国防建设。

百科小课堂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由第二炮兵更名而来,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前身第二炮兵,成立于 1966年7月1日,始终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 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这支掌握着“大国利剑”的神秘部队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保障中华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可以说,对于潜在的敌对势 力而言,“二炮”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震慑敌人的最有力杀手锏。

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第二炮兵也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 从“二炮”到“火箭军”,这反映了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

早在60年前,“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就已发出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呼声,而且这件事就发生在1956年的元旦期间。

对于新中国来说,195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既是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一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会上提出,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中国应当有大批知识分子。号召全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而奋斗。

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给军队高级将领讲课,意义特殊而重大。

据当事人回忆,钱学森的讲课安排在1956年元旦下午三点。钱学森在讲课时,在黑板上写下“火箭军”三个字。他说,这“火箭军”,也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现有的陆、海、空三军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准确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后起之秀。兴之所至,钱学森大声疾呼:“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制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火箭军”之名由此而来。那么,火箭军与二炮有什么区别?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曾这样表示:考虑到第二炮兵实际上担负一个军种的职能任务,这轮改革将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们将按照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成立火箭军,是否意味着中国将加大核力量建设?中国的核政策和核战略是否有所改变?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核力量始终维持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的核政策和核战略是一贯的,没有任何改变。(漫画:姜鑫)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