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张乃千 杨诗杰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歼轰-7A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歼轰-7战机的改进型号,具备超音速、全天候作战能力。歼轰-7A战机的研制充分结合了我国强-5战机的超音速、轰-5轰炸机的远航程和轰-6轰炸机的导弹发射能力,同时在渗透能力和生存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填补了我国航空兵遂行中程打击能力的空白。目前,该机除装备海军航空兵还装备空军,主要担负防区外对海/对地攻击任务。
艰难奋起的光辉历程
回首“飞豹”的成长史,是一段融合了科技强军与国家安危的壮丽“史诗”。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国防内忧外患,由于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使我国刚刚建立起的航空工业如履薄冰。此时,我国航空兵装备的轰-5、轰-6两式轰炸机装备老旧,不仅速度慢,航较上也存在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决心研制一款兼备歼击机和轰炸机性能的新型战机,同时满足海军和空军的迫切需求。这也就是后来的歼轰-7。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歼轰-7战机开始了研发工作。歼轰-7项目最早由海军和空军共同参与,决定采用一个机型装备不同武器和机载设备,实现同时满足海、空两军作战需求的方案。但由于海、空两军担负的作战任务不同,导致歼轰-7的最终设计定型上存在较大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歼轰-7最终按照海军的发展思路走了下去。
新一代歼击轰炸机歼轰-7作为海军当时的“希望机”,必须同时兼备歼击机和轰炸机的特性,既能远程奔袭决胜千里之外,又要求具有一定的空战格斗和自卫能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需求。
经过科研人员的艰辛探索,1988年12月14日,歼轰-7原形机首飞成功。1998年的中国航展上,获得了“飞豹”这一响亮名字的歼轰-7战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无疑是此届航展上最大的亮点。当飞行员驾驶歼轰-7在珠海上空进行飞行表演时,其优美的身姿、凌厉的机动就像一只冲天“飞豹”,不仅吸引了全场的关注,更给珠海的蓝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而作为“飞豹”的改进型号,歼轰-7A目前已列装航空兵部队,并具备了全天候的精确对地攻击能力。
搏击长空的海天利器
虽然从外观上看只是取消了翼刀、用整体风档替代原来带曲撑的风挡,感觉区别不大。但新“飞豹”从材料到设备的升级可谓是脱胎换骨。新飞豹采用了“一平两下”的“玻璃化座舱”,配备了综合化、数字化、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可维护性及扩展能力的多功能数字式综合火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全天候自主和非自主导航、作战管理以及系统综合显示和控制管理功能,具备昼夜全天候投放精确制导武器、防区外攻击等功能。
同时,歼轰-7A的机载雷达、数据总线、火控计算机也得到显著升级,在机腹增加2个挂点,配备有低空导航吊舱、光电瞄准吊舱、指令传输吊舱和电子战干扰等多种吊舱和地形跟随雷达系统,可更好地遂行远程打击任务。
设计定型后的歼轰-7A机长 21米,翼展12.8米,机高 6.22米,空重14.5吨,最大载弹量 10吨。作为一种遂行中、低空和中、远程打击任务的战机,该机可纵深切入,有效打击敌方的军事和经济目标。
一般情况下,战机的发现概率与其突防高度成正比,低空飞行时,战机隐藏在地面杂波中,敌方雷达就很难探测到。设计定型的新“飞豹”进一步提升了高速低空突防能力。尤其是在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开展的“浪上飞”训练科目,已经成为海军航空兵的例行科目,更将“飞豹”战机的超低空飞行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巩固国防的制胜法宝
在由俄罗斯举办的“航空飞镖-2016”国际飞行竞赛中,中国空军派出两架配备了先进机载雷达、瞄准导航吊舱和俄制AKR-8无线电侦察吊舱的歼轰-7A战机参赛,经过与俄罗斯苏-34、苏-24等高手“切磋技艺”,最终一举夺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可以说,国产装备走出国门,不仅能实际体验到不同于国内的训练环境,以便充分测试装备性能,更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我们对歼轰-7A这一国产装备的高度自信。
从几次局部战争中可以明显发现,现代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单一功能的战机已经无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一机多能才能灵活机动、一剑封喉。“飞豹”战机装备部队后,迅速成为海军航空兵进行反舰作战的核心力量。
在对机载雷达、核心计算机、发动机等进行一系列改装之后,改进后的歼轰-7A已于2004年在海军航空兵服役,空军型则在2005年交付,成为航空兵执行远程作战任务的强硬铁拳。“飞豹”是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研制的作战飞机,是中国的航空工业最值得骄傲的机型之一。虽然“飞豹”相比世界一些先进战机尚有差距,但是“飞豹”的研制开发工作都由我国独立完成,使我国在某些重要领域不再受制于人。随着“飞豹”改进工作的持续开展,可以预见的是,“飞豹”系列战机必将成为我国巩固强大国防的制胜法宝。
再回首,“飞豹”的研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它的成功服役极大增强了我国维护海空安全的作战能力,是“拒敌千里、决胜空天”的国之利器。(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军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