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王立祥教授:预防心源性猝死,需要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王立祥
原创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收藏

摘自:中华医学会唯一一本医学科普杂志~健康世界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仅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相当于每天约有1500人因心脏骤停离世。面对心源性猝死的重大威胁,心肺复苏技术无疑在危急时刻能够力挽狂澜、起死回生。然而,我国公众对于心肺复苏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不容乐观,能够在院外心脏骤停病例现场有效开展心肺复苏技术者很少。至于患者不适合开展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怎么办、患者不适合做心脏按压时怎么办,能够了解正确的措施者就更少了。

本期本刊设立了心肺复苏专题,邀请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教授担任专题的总编,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创始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名誉院长、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刘中民教授担任专题顾问,由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孟庆义、宋维、魏捷、米玉红、张玉想、周飞虎、李静、汪茜、刘亚华等教授)执笔。本专题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心源性猝死和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内容涵盖:

(1)心源性猝死救治过程中欲死还生的“紫金”时间60分钟、起死回生的“黄金”时间5分钟、向死再生的“黑金”时间10分钟。

(2)预防心源性猝死的三级防护体系。

(3)您可能尚不了解的一项复苏技术——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

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作为有可能出现在心脏骤停现场的目击者,我们还需要深入地了解到:

(1)哪些原因可导致心胜骤停,哪此先兆预示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2)哪些疾病容易造成心脏骤停,哪些病情变化提示心源性猝死。

(3)预防心脏骤停“三心”药物有哪些。

(4)如何准确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这些,都可以从本专题中找到答案。

对于心源性猝死的预防,王立祥教授提出,需要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急救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建立起一个从基层到大型医院的防御和快速反应救治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疾病以及其他心脏疾患的及时有效治疗。防诱因、辩病因、重预防、早就医是心脏骤停前期早预防的良方秘诀。我们也希望各位读者开卷有益,能够通过我们的专题更好地了解心肺复苏相关知识,让健康幸福常伴!

评论
刘东霖
少傅级
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2022-09-30
梅晓艳
进士级
2022-09-30
科普要发达
太师级
防诱因、辩病因、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