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一周热点中的科学 | 问天实验舱踏上问天路

趣科普
原创
这肯定是科普界最有趣的账号!!趣科普,让科学流行起来!
收藏

1.问天实验舱踏上问天路

截至7月29日微博话题阅读量1.3亿 ★★★★★
7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搭载着问天实验舱,向着地球上方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飞奔而去,随着该实验舱成功与核心舱组合体完成对接,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中的“三舱”构型已达成“两舱”。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并非一次性全部完成,而是分阶段地部署,2021年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已在轨道上服役一年有余,此次发射的问天实验舱(实验舱Ⅰ)则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二个舱段(后续还有第三个舱段——梦天实验舱),同时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从功能上来说。天和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而问天实验舱主要是用于支持航天员短期驻留、出舱活动以及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作为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从意义上来说,问天实验舱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辐射等特殊研究环境,可支持开展密封舱内专项实验(为不同学科配备的科学实验机柜,将原本占地几十平的实验室装到一个不到2立方米的柜子里)和部分暴露平台实验(即直接暴露于太空环境中),对于探索人类如何在地外生存或是研究生命起源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太空实验舱”,当然是围绕空间实验来进行的,目前,实验舱内已配备变重力科学实验柜(与重力相关的科学实验)、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箱(在低温条件下存储试剂、样品等)、生物技术试验柜(细胞、蛋白质分子和微生物实验)和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个体、小型生态系统实验),可用于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领域,后续实验舱将开展各项科学研究,让我们静候佳音吧!

热点来源:
https://s.weibo.com/
图片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网

小编有话说:一段“披星戴月”的问天之旅

2.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截至7月29日微博话题阅读量1226.9万 ★★★☆☆
近日,《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斌研究员团队在水稻中发现的一个高产基因:OsDREB1C,可使水稻最高增产68%。先来了解下这个基因有什么用,我们都知道,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在产量产出上属于世界第一,但依然有可升级之处,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有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即“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这意味着要想产量高就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而如果想要水稻尽快抽穗成熟,产量就上不来,可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本次研究中发现的高产基因则带来了新的曙光,该基因能够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同时还能缩短生育期,提前抽穗。研究人员在北京、杭州、三亚的多年多点田间试验发现,在水稻品种“日本晴”中过表达(即表达过度,一般是基因高速转录)该基因,相较于野生稻可提前抽穗13~19天,增产41.3~68.3%。研究人员进一步在主栽水稻品种(秀水123)中过表达该基因,可使抽穗期至少提前2天,增产30.1~40.6%。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对此评价认为,该项研究的重大突破之处不仅在于发现单一基因可同时调控多个重要生理途径,对于未来培育更加高产、早熟的新品种,也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热点来源:
https://s.weibo.com/
图片来源:
bing图片

小编有话说:实现一个小目标:“让全球不再有人因饥饿而难以生存”写在最后:

① 从《天问》到“问天”,历经两千余年,我们从未对头顶的星空失去探索欲。如今,我们将带着古人和今人的追问,继续向星辰大海出发!

② 需要注意的是,新成果的育种应用和产业化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多部门配合,也需要公众对成果的认可,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评论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问天实验舱的到来,不仅为航天员们提供了更大的在轨工作、生活空间,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2-08-01
文峰社区劉洪柱
太傅级
问天实验舱的到来,不仅为航天员们提供了更大的在轨工作、生活空间,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2-08-01
𝓯𝓻𝓮𝓬ᰔᩚ
秀才级
加油加油再加油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