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康复科普活动-线上科普云讲堂6月3日精彩集锦

康复科普
原创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打造权威、专业、实用、便捷的网络化科普平台
收藏

根据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和中国科协、科技部《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要求,中国康复医学会拟于5月23日-6月15日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康复科普系列活动。

本次系列活动期间,除主题日活动、知名康复专家线上“对话康复”、科普志愿活动外,同期组织学会各分支机构、地方康复医学会、科普示范基地积极申报线上科普云讲堂分会场,已组织50个分会场、超250堂科普讲座,内容丰富,主题涵盖0-100岁全人群健康康复科普知识,并于5月23日开始,每天上午10点在科普中国、康复医学网同步播出,欢迎扫描!

扫一扫观看直播

扫一扫参与科普中国活动

6月3日云讲堂精彩分享6月3日,线上科普云讲堂同步播出四个分会场,共计20堂课,分别是眩晕诊疗与康复分会场、老年康复分会场、中医治未病与养生分会场、眩晕康复分会场。

眩晕诊疗与康复分会场

眩晕诊疗与康复科普分会场以“眩晕探究,助您‘视’界平衡”为主题,由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眩晕中心许梦雅教授担任分会场主席。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头晕类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病情复杂多样,且会反复发作,甚至迁延不愈,使患者身心饱受疾病折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眩晕中心刘春岭主任讲解哪些眩晕需要紧急去医院?全面介绍了引起眩晕的各种疾病及其临床表现,帮助大家识别能引起严重后果的恶性眩晕,提醒大家遇见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来就诊,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许梦雅教授讲解头晕、平衡不稳的康复策略,用案例分享的方式,分享了平衡的维持机制,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及视觉冲突和深感觉受损的康复思路分析及康复方法,帮助大家解决头晕、平衡不稳带来的困扰。李慧主治医师分享了关于临床中容易误诊的眩晕疾病——前庭神经炎,一种以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及自发眼震,不伴影像学异常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并分享了该病的特异检查及治疗康复策略。申博主治医师介绍了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即耳石症),分享了耳石症的常见和不典型眼震和诊断方法,及多种手法复位、相关药物治疗和前庭康复治疗。

四位老师分别通过恶性眩晕的鉴别、最常见和最易误诊的眩晕疾病及眩晕康复策略几方面进行眩晕探究,使大家更清晰地了解眩晕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提升医务工作者的眩晕诊疗水平,改善民众对眩晕疾病的认知,增进眩晕康复的接受程度和依从性,帮助眩晕患者能够“站得住、站得稳、看得清”,达到“视”界平衡,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家庭和社会,享受美好生活。

观看链接:http://cnkf.cn/kfkpr

老年康复分会场老年康复科普分会场以“康复让夕阳无限好”为主题,由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潘钰教授和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晋城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杨国法教授共同担任分会场主席。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衰老问题已成为并将进一步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目前研究表明,衰老是在基因控制下以性激素水平断崖式下降为启动模式,合并骨质疏松、神经递质紊乱、免疫功能紊乱、肌少症的综合表现。运动可以提升人体的性激素水平,改善骨质疏松和肌少症,调节神经递质和免疫功能。因此,康复医学作为以运动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医学模式,会在老龄化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次老年康复分会场,晋城市人民医院杨国法教授主要讲解了心脏搭桥术后康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和安全监测指标。天津体育学院李庆雯教授从双任务训练角度普及了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策略。宝鸡市中医院李银太教授讲解了老年肌少症的康复这一重要问题,实际上肌少症的治疗还涉及到营养管理。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姜艳教授讲解了老年人饮食与营养。四位讲者科普了老年康复的基础和前沿,展现了康复科技工作者践行老有所医的中国梦的决心。

观看链接:http://cnkf.cn/kfkpr

眩晕康复分会场眩晕康复科普分会场以“头晕目眩走不稳,前庭康复来助你”为主题,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刘博教授担任分会场主席。

头晕、跌倒和平衡障碍是临床常见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前庭系统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对前庭系统的科学锻炼得到康复,前庭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王春雪主任医师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心理自助改善失眠,进而缓解头晕症状。总结到人生需要不懈努力,睡觉应该顺其自然,提升认知改善行为是关键。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刘秀丽主任医师具体介绍了太极拳在前庭康复中大众不了解的妙用。将传统太极拳加以编排,应用于缓头晕、眩晕与平衡失调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降低跌倒风险,提升生活质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封靖副主任医师重点介绍了脑梗后经常头晕的应对策略。针对脑梗累及平衡功能、合并主观性头晕以及其他系统性问题的病因,总结了通过前庭眼康复、前庭脊髓康复和前庭习服,实现平衡功能的康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吕振副主任医师全面介绍了颈椎病引起眩晕的表现及康复方式,包括适应性训练、强化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并提出了颈性眩晕治疗是在“区域治疗”的理念下,以颈椎为中心,以“头颈肩带区”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毕竞韬主治医师介绍了耳石症这一临床最常见的头晕症,也是近年来大众关注的热点。老百姓对于耳石症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也导致一些人谈“耳石”色变,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针对究竟什么是耳石?怎样快速甄别耳石症?得了耳石症应该如何应对,毕医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马宁主治医师介绍了儿童眩晕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针对家长对儿童眩晕的认知不足或过度紧张焦虑的情况,娓娓道来儿童眩晕的特点。并介绍了趣味化动画视频,引导儿童进行训练。

六位老师分别通过睡眠缓解头晕、太极拳锻炼平衡功能、脑梗后头晕的应对方案、颈性眩晕的康复手段、耳石症的康复策略、儿童眩晕的康训练技巧,提高了医务工作者及大众对头晕和平衡功能的重视,早发现、早康复,做稳稳的“不倒翁”。

观看链接:http://cnkf.cn/kfkpr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分会场中医治未病与养生分会场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为主题,由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梅同志担任分会场主席。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提出,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大幅提升,‘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意识显著增强,这极大契合了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理念。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医理论的精髓。

为传承经典、弘扬国粹,中医治未病与养生分会场面向大众、服务社会,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进行科学普及。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康复系的李赫男主任主要介绍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演变进程及其现实意义;冯华诺老师具体介绍中医体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根据九种体质的特征表现进行体质辨识;王芳主治医师重点讲了中医对小儿感冒的认识、辩证要点及实用推拿方法;吴英日老师从中医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的角度系统阐述颈椎病的防治;王名雄老师解析了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里饱含的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五位老师从历史演变、理论核心、实践应用各个方面普及了中医治未病的知识。

此次活动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了科普,加深了大众对中医治未病的认识,使听者能懂、听者能会、听者能用,把治未病思想推进到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更好的造福广大群众。

观看链接:http://cnkf.cn/kfkpr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为全国获得2020年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为数不多的学会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打造“科普之翼”,凝聚以科普工作委员会为主干力量以及70多个分支机构康复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全国30余个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康复科普推广、学术培训与科技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及时、全方位的向全生命周期人群传播康复科技成果及健康知识,指引大众了解更多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康复、理解健康,努力融合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借助多样化媒体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具有康复特色的现代化康复科普工作体系,形成符合创新型国家水平的康复科普工作新格局。

本平台所有科普作品仅供学习交流,作品版权归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所有,请勿随意转载!

评论
胡天星
庶吉士级
点赞点赞点赞
2022-06-26
科普5c常寿忠
大学士级
已学
2022-06-25
直率的富丽堂皇医生
学士级
阅读
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