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5).jpg

陆启铿:数学人生的追寻与坚守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8-09-19

  陆启铿1927年5月17日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195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1951年7月由华罗庚先生推荐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筹备处。曾任数学所常务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常务委员。

  陆启铿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首届“华罗庚数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项。他培养起国内第一支多复变领域的研究队伍,并且多名学生当选为院士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1950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从美国返回中国,途中在香港中转时,曾在广州作短暂停留,其间被盛邀到中山大学作了一次学术演讲。陆启铿这时正毕业留校任助教,对数学怀有浓厚兴趣的他自然不会缺席这个难得的机会。而就是这次邂逅,使两人的命运交集到了一起,亦师亦友几十年。

  在之后的三年里,陆启铿得到了华罗庚的精心指导,他通过组织数学所多复变函数论讨论班,以及到北大数学系多复变函数专门化开班授课,培养起国内第一支多复变函数领域研究的基本队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达到了国际领先,特别是陆启铿。陆启铿与钟同德合作发表了“Privalov定理的推广”,独立完成了“Schwarz lemma and analytic invariants”(《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等论文,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重视,部分成果被写入前苏联数学家的专著中。他在施瓦兹引理证明上取得的成果,现在被称为“陆启铿引理”。

  陆启铿在多复变函数论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普遍认可,至今仍有广泛深入的影响。他不仅学习、继承和发展了华罗庚先生的典型域上多复变函数论,而且开拓了多复变函数论与复几何、多复变函数论与理论物理的研究方向。他关于仅以曲率刻画单位球的成果在国际上被称为“著名的陆启铿定理”;他提出的关于Bergman核有无零点的“陆启铿猜想”是建国后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猜想,相关区域被称为“陆启铿域”。

  陆启铿是华罗庚归国后的第一批亲传弟子,是新中国培养的国际一流数学家,在多复变和数学物理领域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2015年8月31日,陆启铿因病去世,享年88岁。

  陆启铿为人正直、公正,治学严谨,他幼年时因患骨髓灰质炎导致终生双腿残疾,但从不以身残而自弱;他淡泊名利,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勤奋,一生献身于科学研究,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李浩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