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今日.jpg

2008年9月6日 地球之眼-1卫星发射成功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09-06

  当地时间2008年9月6日,地球之眼-1(GeoEye-1)卫星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搭乘“德尔塔2”型火箭发射升空。

  卫星重约1955千克,运行在684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大约以7.5千米/秒的速度飞行,每天绕地球12或13圈,每天都在当地时间上午十点半穿越赤道。卫星设计寿命为7年,预计使用寿命为15年。在此期间,它能够调整自己的轨道运行高度,消除大气阻力和太阳风压力对它的打压所造成的高度下降,以保持对地球的一贯拍摄。

  “地球之眼-1”上有当时分辨率最高的商用成像设备,可见光分辨率为0.4米~0.75米,近红外分辨率为0.75~1.3米,可以从太空拍摄地面棒球场上本垒板的清晰图片。而且,卫星还能以0.41米全色(黑白)分辨率和1.65米多谱段(彩色)分辨率,每天搜集总面积达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地图精度级图像,并可以多次通过接收、发射天线,用无线电波向地面站发动图像数据。

  在发射45天之后,经过不断的校准和检验,两大星象跟踪仪校准了卫星上装备的照相机的位置和角度。“地球之眼-1”能够以3米的定位精度精准确定目标的位置。它可以借助卫星导航接收机、陀螺仪和恒星跟踪器来精确测定自身的姿态、轨道位置和星下点位置。当卫星飞越拍摄目标时,反应轮就会转动,给卫星确定方向。当卫星靠近适当的位置时,反应轮就会反向转动,让排列好的照相机对准目标猛拍。另外,场面控制站还可以通过测量太阳和卫星相对于地球的角度,以此来决定卫星拍摄的曝光时间,使拍摄照片更加清晰。

  自“地球之眼-1”卫星发射以来,由于其具有分辨率高、测图能力极强、重访周期极短等特点,已经被全球广大用户所关注。而且其拍摄的图像照片也被广泛应用于如国防制图、国家和地方政府城市规划愈制图、保险和风险管理、环境检测与灾害救助等领域。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