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7120_b.jpg

詹想:跟我一起追星星吧

科技日报 2017-01-25 作者:郭 盈

  乐活家

  “我心目中的银河或者星空,它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大量的未知之谜等我们去探索。所以每次仰望星空时,我都会觉得它很神秘并且让人敬畏。”聊起天文时,詹想满脸笑意。

  你渴望在开满各色野花的亚高山草甸上仰望星空吗?你渴望在群峰之巅看到所有方向的地平线,让星空把你完全包裹吗?对于大多数天文爱好者,答案是肯定的。

  星缘伴你去看流星雨

  “星空下的我们相聚,是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爬上山巅,吹着微风,这欢乐的队伍永不停步。”2010年5月25日凌晨,在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结束后,詹想躺在银川回北京的火车上辗转反侧。失眠之际,他萌发了创建“星缘山风队”的想法。说干就干!詹想立即在博客上发帖,寻找志同道合的天文爱好者。

  六年来,看流星雨是团队最受追捧的活动,詹想告诉笔者,“天文观测的组织受天气影响很大,所以总存在不确定因素。每次活动都会提前安排好路线和住宿。”这支北京最活跃的天文爱好者队伍,一直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队友们带上器材,自驾而行。“有时是否组队出行甚至到出发前两三个小时才决定。”

  “一年之中一般有两次比较好的观测机会,夏天的英仙座流星雨和冬天的双子座流星雨。”詹想说,观星看上去是件浪漫的事情,实际却非常辛苦。夏天去郊外,蚊虫特别多,即使地面温度再高,去海拔高的地方观测也得裹着羽绒服,而冬天又格外冷。

  宇宙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扛上摄影器材,背着生活用品,“追星族”们满怀热情地出发。脚下一寸寸山路蜿蜒曲折,头顶一颗颗流星倏忽而逝。架好相机,搭好帐篷,铺好防潮垫,静静躺下来。“不知道流星什么时候会出现,所以有时候需要盯着天空几个小时。”詹想说。

  除了北京,队员们也会结伴去河北、西藏观星,甚至去非洲、北极等地观测日全食。一些观星发烧友还会做一些带科研性质的观测,将正规的观测记录提交给国际流星雨组织,让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数据做分析。

  专业级业余爱好者

  詹想是北师大天文系毕业生,尽管在北京天文馆工作13年了,但他的兴趣依旧放在业余观测和天文科普上。

  “在学校念书时,我就担任天文学社骨干。”詹想组织活动的能力特别强,“京郊有哪些山、山上有哪些道路,我都了如指掌”,詹想多年的探索,让队员一点也不用操心观测活动的路线。

  “认识星空,是从中学开始。那时就对壮观的星空充满兴趣。”詹想告诉笔者,小时候相机很昂贵,父亲的挚友热爱摄影,经常会去讨教一二。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天文馆的前辈们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詹想翻出自己拍摄的星空照片,向笔者讲述着它们背后的故事。繁星密布的天空深邃而迷人,“这一张是去年在内蒙古草原拍的,这地方周围没有大城镇,星空特别美”,架好天文望远镜和相机,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詹想一行人专注地拍摄了5个小时。

  在天文爱好者群体里,活跃的不仅仅是像詹想这样有专业背景的爱好者,还有许多来自跟天文毫不沾边的各个行业里的人。通过望远镜或者摄像机镜头,他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天体,每个天体的亮度、位置、大小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科普天文知识

  除了自己看星星,詹想还很热衷向其他人科普天文知识。北京天文馆的常设展区里,有各种关于宇宙的知识。

  2014年2月,詹想和他的团队成立了星缘星语电台,这是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天文方面的脱口秀电台。因星结缘,主播们都是天文爱好者,专注于侃天文和观星相关的话题。詹想说,通过电台的科普,想让高大上的天文接地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美丽又神奇的星空。

  除了线下,詹想和他的团队还积极进行新媒体推广,建设官方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我们以美图赏析的形式展示天文美图,详解图片拍摄技巧,并且向网友们展示世界各地观星地的详细信息——经纬度、海拔、如何到达、吃住情况等。”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