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90822507875860996.jpeg

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思考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8-22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 刘 清 程勤阳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以来,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二个主要方面“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 度”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在文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优化产业体系要着力促进三产深度 融合,明确提出“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 价值链”。可以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 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 新阶段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究竟有什么作用如此受重视呢?怎样理解认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哪些政策?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讲解。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 解决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问题

  据统计,从2010 年到2014 年三大粮食作物平均生产成本增长了近60%,其中种子、农资、除草杀虫等物质及服务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都有大幅增长,尤其是人工成本,增加了近1 倍。由于成本上升,使得依靠传统种植所获收益下降也比较明显,净利润从227 元减少到124 元,减少了近一半。“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9.5%,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 2.9︰1 以下,2015 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6 年高于GDP 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然而农民收入不高而且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仅靠传统的种植、养殖存在较大难度,必须让农民有效参与加工、流通、乡村旅游等二产、三产的增值和效益分配,才能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

  (二) 缓解我国农业生产中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价格成本的双重挤压

  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人多地少水缺”的资源现实,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有限,人均耕地及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和1/4。加上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度使用耕地、水资源,导致耕地迅速减少,水资源日趋紧张,为提高产量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带来的土地污染,过度开采及污水随意排放造成的水污染,使得在目前的生产经营方式下,土壤、水资源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经受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是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物质服务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都在不断增加。目前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部分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造成进口量增加,目前粮食出现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增加的现象,去库存压力巨大。目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为继,需要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方式、体制和机制,缓解资源环境、价格成本的两大压力。

  (三)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消费导向型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方面通过发展三产融合,变分散经营为集中、规模化经营,这就为节水、节肥等科学技术推广及标准化作业奠定基础,改变耕地、地下水资源掠夺式生产,发展节水、节地农业,实现良种良技、良土良肥、良机良艺、良田良制,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农业要从生产导向型转变为消费导向型。生产导向型农业注重提高生产量,但仅仅是生产量的提高往往会造成农产品区域性滞销、质量安全等问题。只把农产品生产出来,后续没有加工、流通销售等跟上,那生产投入的资源、人力、物力等都会付诸东流。随着城镇化发展、经济社会水平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追求数量向质量转变,从相对单一消费向多元化消费转变,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向物质文化同步消费转变,而发展三产融合恰好可以适应这种转变,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重视二产加工,重视流通、电子商务等三产。同时目前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资金、人才、劳动力等要素流失严重,空心村、留守儿童等问题突出,造成一些地区农村的日益凋敝。需要通过发展三产融合,使优质要素向农村聚集与回流,使农村能发展产业、聚集人气,从而实现农村繁荣,真正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解认识

  (一) 定义理解

  融合的含义是将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在一起,融成一体。国际经验表明,农业不仅是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还包括与农业相关联的第二产业 (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等) 和第三产业 (流通、销售、信息服务和农业休闲旅游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质就是还原农业的这一本来面目。狭义地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同一农业经营主体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在同一区域从事同一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进而分享农业增值增效收益的经营方式。而广义地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各类经营主体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以资产为纽带,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重组、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 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加的经营方式。总的来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包括融合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和产业融合方式三大要素。其中融合主体主要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供销社及协会等,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有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合同制等,产业融合方式主要有农业内部融合型、产业链延伸型、新技术渗透型、多功能拓展型及多业态复合型等。

  (二) 历程回顾

  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最终提出与我国不断演进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人民公社、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等一系列市场化措施,极大地激活了农村经济活力,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20 世纪80 年代乡镇企业引领农村产业发展,正式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一二三产业割裂发展的局面;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对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进行研究探索,形成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随着21 世纪以来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农业跨产业发展、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成效更加突出;而目前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46 万多家,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 万亿元,“十二五”期间 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  比到 2015 年已为 2.2: 1, 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农 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力量。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蓬勃发  展也成为农村产业融合的新领  域,2015 年全国休闲农业各类经营主体超过180 万家,年接待人数达22 亿人次,经营收入达4400 亿元,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全国有3300 万农民从事与休闲农业相关的产业。

  (三) 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较慢,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差, 经营方式仍大多处于生产导向型,消费导向型不足,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大量的农产品在生产的同时没有考虑后续的加工转化、流通销售,没有考虑农业的功能拓展。二是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从事生产的不从事加工、物流、销售,从事加工的不从事生产,从事物流、销售的不从事生产、加工,各融合主体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大宗农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充分,大多数处于耕种收阶段, 产加销、贸工农出现脱节,农产品普遍存在“卖不掉、储不下、运不走、利不高”的问题,走不出“种来种去、养来养去、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怪圈。三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滞后,虽然加工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与农业生产规模不协调、不匹配,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足等问题,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2.2︰1 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3~4︰1,95%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处于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世界水平。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有政策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 年底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为三产融合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发展依据。随后基于指导意见,各部委针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方案。

  2016 年4 月,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的通知》( 发改农经 〔2016〕 833 号),提出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5 月底农业部和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6 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 〔2016〕 40 号),其中提出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在黑龙江、辽宁、河南、重庆等12 个省、市等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8 月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大型原料基地与加工流通企业协同升级、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联合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农民创办领办农村一二三产业实体等六类项目;同时农业部为了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还拟定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作方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进工作方案》等文件;2016年11 月,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系统阐述了“十三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布局、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随着2016 年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逐步形成一个政策体系。根据政策内容,各地区及融合主体在进行三产融合相关项目时,可获得专项基金、财政资金和银行优惠贷款三类资金的支持。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 产业融合应突出农民地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之前的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有所不同,重点要突出农民的地位, 强调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形成了紧密有效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多利益,增加收入,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 产业融合应重视产地作用

  产地既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起点,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当前产地建设滞后是制约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大量的农业生产在种养环节没有考虑加工转化,没有考虑农业的功能拓展,产加销容易出现脱节。由于产地预冷分选分级包装和冷链物流设施贫乏,使加工企业缺少专用原料基地,农业电商等新兴业态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转变观念,突破农村只从事第一产业的传统意识,加大优质原料基地、产地初加工、产地市场、休闲农业等建设力度,从而体现“产地”在产业融合中的核心地位。

  (三) 产业融合应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养生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为城市人提供释放压力的场所,为农村带来新的活力,为农民增加收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新领域,更好地保存乡村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休闲娱乐的需要,实现农业生产从只体现为物化产品到物化产品与精神产品并重的转变。能够使农民季节性和常年性收入相叠加,有效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四) 产业融合应抓好几个结合

  首先要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相结合。循环经济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只有转变孤立的发展模式,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全方位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 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才能实现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其次要与“互联网+”相结合,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相结合, 积极发展信息化农业、智能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有助于把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至新的层次。随后要与多部门联合协作相结合,一个地区的融合发展需要多主体、多部门和多机构共同推进,要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共同参与,要协调发改委、财政部、农业、林业、工信、商务等多个政府部门,要各类协会联盟、保险机构、金融机构共同配合。最后需要与区域平衡发展相结合,激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资源优势,利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时机,形成后发优势,利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找准定位,推进产业扶贫。

  农业要成为有效益的产业,农民要实现体面的工作,农村要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家园,需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地建设为基础,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