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宁:移风易俗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1-12 作者:文明乡里 |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安徽省怀宁县积极引导培育文明新风,指导创建移风易俗示范点,不断提升村民素养和乡风文明,使乡风净、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的文明新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乡村振兴,既要村庄美,也要乡风美。该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建章立制、立体宣传、典型引领等措施,引导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有效摒弃婚丧嫁娶、乔迁升学等各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陋习。在雷埠乡曙光村韩上屋组,无论红白喜事,主人家都不会大操大办。乡里乡亲要随礼,也只随两元钱,这一“村规民约”已经坚持了54年,既拉近了邻里关系又不让“人情”成为负担。
在怀宁乡村,众多村民公共食堂烹出了“文明节俭风”。秀山乡章岭村、黄墩镇胜利组、平山镇司山组、牌楼组等先后建起“公共大食堂”,就餐设施统一提供,餐桌餐费标准统一规定,村里所有红白喜宴都在“公共大食堂”,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方便,还起到了节约节俭之效。月山镇小元村黄家老屋将原来组内垃圾堆放场通过老百姓集资改造,建成全组人民“幸福大院”,不仅成为村民料理红白喜事公共场所,村民们还可以免费来院里吹空调、看电影、听黄梅戏;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月可以来这里免费吃两顿大餐。
俗话说: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话糙理不糙,一语道出了乡村厕所在社会发展中的大作用。雷埠乡怀堂组、石镜乡邓林村邓冲屋积极推进改水改厕,拆除了一家一户“茅房”,在村庄公共区域建起水冲式公厕,改变了农村卫生习惯,一度让人头痛厕所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方便”真的越来越方便,卫生习惯得到彻底的改变。
推行火化是打破几千年沿袭的丧葬传统,也是殡葬改革的重点。自推行殡葬改革以来,该县火化率达到了100%,传统习俗被打破,接受火化已成常态。此外,腊树镇健康村产家湾将700多冢老坟统一迁入公墓,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新增了耕地150余亩。新增土地流转后,每年为集体增加经济收入7万元。
作者:张文涛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花仙子”让昭苏高原鲜花飘香
下一篇:“桃花源”里的脱贫故事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