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强调水稻适时移栽?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07-30 作者:最新技术


 

水稻的适时移栽,其实和其他的农作物需要适时播种都是一个道理,目的就在于及时的返青、分蘖、争抢有效积温能够安全的成熟。而且,除了适时移栽之外,还需要加两条就是适时播种、适当的秧龄进行适时的移栽。

水稻种植,是高投入的农业行业之一。需要播种、育秧、移栽、水肥以及病虫害管理等工作,项目较多、也需要较多的人力去完成。可以说,水稻种植是比较熬人的工作,从开春直至收获,期间基本离不开人。这样的话,通过适时播种、适当的秧龄进行适时的移栽,就是稳产和高产的一个基本条件之一。下边我就以我们黑龙江的水稻种植来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适时播种。在我们黑龙江地区,普遍是使用机械进行移栽水稻中苗,也就是秧龄在3.5叶左右的机插中苗。通常情况下,都是在5月15日之后进行移栽,因为在我们黑龙江的东部地区,基本上每年的5月13或者14日都会有一场清霜,如果移栽过早秧苗很容易遭受霜冻的威胁。在我们黑龙江地区,水稻从播种直至移栽需要在育秧大棚内度过大概30-35天的时间,播种至出苗需要6-10天左右,每生长一片叶需要5-7天的时间。仔细算一下,基本上秧苗生长到3.5叶期间大概需要30-35天的时间。搭个比方我们需要在5月15日左右进行移栽,那我们就需要在4月10-15日左右进行播种,就可以满足适时播种、在秧龄适当的时候进行移栽的目的。

2、秧苗的秧龄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时的移栽。之所以强调水稻秧苗的适时移栽,目的就在于规避秧龄过小引起的返青慢、死苗,秧龄过大出现的返青慢、分蘖少,以及移栽时间过早或者过晚有可能出现的霜冻或者不能正常成熟的风险。

2.1规避秧龄过小引起的返青慢、死苗问题。水稻移栽时需要适当的秧龄和适宜的高度,用我们黑龙江农垦的话讲就是在壮苗期进行移栽。一般来说,常规的大棚育秧只有在3叶之后才有可能达到壮苗的标准,株高13厘米左右、茎秆有放扁的趋势也就是所说的扁蒲粗壮、根系足够发达。但是水稻的秧苗在3叶之前,是达不到这样的状态。特别是一些播种量较大的秧苗,秧苗的素质相当的差,茎秆瘦弱、根系少,即便是在天气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移栽,秧苗的返青速度和保苗率也是非常差的;而且,秧龄在3叶之前的秧苗,根系数量不足,插秧机是不能使用的,容易散花;重要的是,这样的秧苗在正常的移栽期进行移栽,成熟期很有可能会出现推迟的情况。

2、移栽秧龄过大会影响返青速度和分蘖数量。移栽时秧龄超过4叶,就算是大苗移栽了。如果是采取钵育摆栽的方式那无可厚非,属于壮苗移栽。但是常规育秧的话,4叶期之后的秧苗进行移栽,会影响水稻的返青速度和分蘖能力。可以说,水稻秧苗超过4叶之后,秧龄越大返青速度越慢;而且,正常情况下,水稻移栽之后在4.5叶左右开始分蘖,一些管理不善的地块有可能在5叶期才开始分蘖。

如果您移栽秧龄4叶之后的大苗,必然会出现移栽过晚的情况。其他正常移栽的地块已经开始返青、生长、即将进入分蘖期了。而您的秧苗刚刚下地,还需要返青的过程之后才能分蘖。重要的是,苗床的生长空间有限,即便秧龄达到4个叶,也不可能分蘖。所以,秧苗在适当的秧龄进行适时的移栽,对秧苗提早返青、生长、分蘖是很重要的。

2.3移栽时间过早或过晚有一定的风险。秧苗移栽的最适温度在18~27度之间,温度适宜有利于秧苗的返青。但是适宜得温度需要适宜的节气来完成。以我们黑龙江地区,在5月初的温度大多是在15度左右,最近两年的温度甚至不足10度,这样的低温条件下移栽,秧苗的返青速度是很慢的,而且返青的质量也比较差,死苗数量多;如果移栽过晚呢?比如说6月份移栽,秧苗在苗床上的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空间有限,限制秧苗的分蘖能力和生长速度。这对于秧苗的分蘖数量和速度以及成熟期都有一定的风险,很有可能会延迟成熟期。

所以,水稻秧苗的适时播种、适当的秧龄在适宜的时期进行移栽,是很有必要的。对秧苗快速返青、分蘖以及及时的成熟是很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