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jpg

棉蚜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9-19 作者:最新技术

   

  蚜科昆虫的1种。俗称腻虫。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中国各棉区都有发生,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寄主植物有石榴、花椒、木槿、鼠李属、棉、瓜类等。

  简介

  棉蚜有翅或无翅。无翅孤雌蚜体长 1.9毫米。活体黄、草绿至深绿色。头黑色,胸部有断续黑斑,腹部第2棉蚜~6节有缘斑,第7~8节有横带,第 8节有毛 2根。体表有网纹。触角为体长的0.63倍,第3~6节长度比例为100∶75∶75∶43+89。喙超过中足基节,末节与后跗节2节约等长。跗节第1节毛序为2,3,2。腹管黑色,长为触角第3节的1.4倍,尾片有毛4~7根。有翅孤雌蚜腹部第6~8节各有背横带,第2~4节有缘斑。腹管后斑绕过腹管基部前伸。触角第3节有小环状次生感觉圈4~10个,排成一列。喙末节为后跗节第2节的1.2倍。

  以受精卵在石榴、花椒、木槿和鼠李属几种植物枝条上越冬。春季孵化后,全为孤雌蚜,营孤雌卵胎生,第1~2代无翅。第3代为有翅型,迁往棉和瓜类上孤雌卵胎生约20多代,大都为无翅型,每隔1个月左右发生1次有翅型在田间扩散为害。秋末发生有翅性母和有翅雄蚜向上述四类树上迁飞。有翅性母孤雌胎生出无翅的雌性蚜,雌性蚜成熟与雄蚜交配后产受精卵越冬。常造成棉幼叶卷缩、发育延迟和减产,并能传带黄瓜花叶病和大豆花叶病等30多种植物病毒。

  形态特征

  翅胎生雌蚜 体长不到2毫米,身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触角约为身体一半长。复眼暗红色。腹管黑青色,较短。尾片青色。有翅胎生蚜体长不到2毫米,体黄色、浅绿或深绿。触角比身体短。翅透明,中脉三岔。卵初产时橙黄色,6天后变为漆黑色,有光泽。卵产在越冬寄主的叶芽附近。无翅若蚜 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但体较小,腹部较瘦。有翅若蚜 形状同无翅若蚜,二龄出现翅芽,向两侧后方伸展,端半部灰黄色。

  为害作物:棉花

  为害症状: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组织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油腻),并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

  危害症状

  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组织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油腻),并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

  互利共生:因为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来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棉蚜七星瓢虫等天敌。

  分类属性

  发病特点:棉蚜除华南棉区局部地方外,全国大部分棉区都以卵在越冬寄主上过冬。每年发生十几到三十几代,由北往南代数逐渐增加。越冬寄主主要有花椒、木槿、鼠李、石榴、蜀葵、夏枯草、车前草、菊花、苦菜等。早春卵孵化后先在越冬寄主上生活繁殖几代,到棉田出苗阶段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棉苗上为害和繁殖。当被害苗上棉蚜多而拥挤时,棉蚜再次迁飞,在棉田扩散,南北不同棉区迁飞次数不一致,一般l~3次。晚秋气温降低,棉蚜从棉花上迁飞到越冬寄主上,产生雌、雄性蚜,交尾后产卵过冬。棉蚜在棉田的为害有苗蚜和伏蚜两个阶段。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前,适宜偏低的温度,气温超过27℃时繁殖受到抑制,虫口迅速下降。伏蚜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份,适宜偏高的温度,在27~28℃下大量繁殖,当平均气温高于30℃时虫口才迅速减退。大雨对蚜虫虫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多雨的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而时晴时雨天气有利于伏蚜虫口增长。苗蚜10多天繁殖一代,伏蚜4~5天就繁殖一代。每头成蚜有10多天繁殖期,共产60~70头仔蚜。有翅蚜有趋黄色的习性,可用黄皿装清水或黄板涂凡士林诱集有翅蚜进行预测预报。

  棉蚜的天敌:瓢虫、草蛉、小花蝽、姬猎蝽、食蚜蝇、蜘蛛、蚜茧蜂、跳小蜂、蚜霉菌等。当天敌总数与棉蚜数的比例是1:40时,可以控制棉蚜。

  防治方法

  1.农药防治

  甲拌磷浸种,每100千克干棉子用75%甲拌磷乳油1千克,将50升55-60度温水倒入水泥砌的拌种池内,倒入药剂在倒入棉子搅拌,药剂吸干后,铲出堆闷24小时,就可播种。

  辛硫磷、氧化乐果药剂喷雾

  用敌敌畏熏杀伏蚜

  2.保护利用天敌

  3.播种时药剂处理

  4.内吸性杀虫剂涂茎

  5.喷雾防治

  6.敌敌畏熏杀伏蚜

  种类

  棉黑蚜(cotton black aphid)。又名紫团蚜。分布于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宁夏和甘肃,全新疆都有分布,其中北疆发生较南疆为重。寄主植物有棉花、苦豆和苜蓿。常群集在棉苗嫩头、子叶、真叶反面吸食汁液,幼叶弯曲皱缩,生长点枯萎脱落。由于顶芽生长受阻,造成腋芽丛生,形成粗短畸形、多枝丛生的棉株,生长停滞15 d以上,致使棉苗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霜前花减少,产量下降。

  棉长管蚜(big cotton aphid)。又名棉无网长管蚜、大棉蚜。国外分布于印度、土耳其、伊拉克、以色列、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俄罗斯,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和甘肃。寄主植物有棉花、苦豆、骆驼刺,也可取食圆叶锦葵、黑绿豆、蚕豆、木田菁、豇豆、甘草、草藤眉豆、芽豆和绿豆等。此虫无群集现象,分散于棉株叶背、嫩枝和花蕾上取食,受害部位出观淡黄色失绿的细小点,叶片不发生卷缩,当虫口密度大时,造成不结铃或落蕾,为害盛期在蕾铃期。

  形态识别

  棉黑蚜

  无翅孤雌成蚜:体长约2.1 mm,宽卵形,黑褐色,略被薄蜡粉,稍有光泽。头部黑色,触角6节,短于身体,第6节鞭部为基部的2倍以上。胸部有横斑,缘斑与中侧斑断续;足非全部黑色,有淡色相间。缘瘤位于前胸及腹部第1、7节背板。腹部第1~6节背板各斑连成1个大黑斑。腹管长圆管形,由基部向端部渐细;尾片圆锥形,基部有时收缩,中部常收缩。

  有翅孤雌成蚜:触角第3节有感觉圈5~7个。前翅中脉3支。腹部背面有黑色斑纹。

  棉长管蚜

  无翅孤雌成蚜:体长约3.7 mm,草绿色,有时淡红褐色,被蜡粉。头部中额瘤不显,额瘤显著外倾,呈“U”形。触角6节,稍长于身体,淡色,第2~6节关节和第6节鞭部与基部相接处为黑色,第6节鞭部长为基部的3~4倍,第3节基部有小感觉圈1~3个。腿节顶端、胫节顶端和跗节黑色。腹管为长管形,长约1.5 mm,为体长的1/3以上,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长约为腹管的1/3。

  有翅孤雌成蚜:触角短于体长,第3节基部2/3处有小感觉圈10~20个。前翅中脉3支。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青梅

下一篇:荔枝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