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方式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9-18 作者:农业创业

    干旱瘠薄山地有一个特点,就是土层非常薄,还有的地方石头多土壤少。这样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树木的生长,所以,除了选好合适的树种,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水,保土的措施。

  1 选择干旱瘠薄山地的树种

  山地造林选择树种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耐旱,耐瘠薄,最好选择根系发达,萌孽力强的品种,这样的树种固土作用大,适应性强。选用的树种有以下几种。

  侧柏:侧柏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首选品种,它耐寒、耐旱、抗盐碱,在平地或悬崖峭壁上都能生长;侧柏幼树树冠卵状尖塔形,叶、枝扁平,成龄树高达20m,侧根发达,萌芽力强,寿命长。

  油松:油松是常绿乔木针叶树种,树冠在壮年期呈塔形或广卵形,在老年期呈盘状或伞形。油松是强阳性树种,性强健耐寒,能耐-30℃的低温,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有了合适的树种还不够,还要选择健壮的苗木。

  2 干旱瘠薄山地造林的选苗和起苗

  在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的地区,必须使用带土坨的苗子,目前,大多数常绿树种的苗子都可以带着土坨栽植。

  选择这样的苗子时,也要看苗龄,两年以上苗龄,高度在80cm以上,根径1cm以上的苗子更容易成活。

  起苗的时候,要在离根部13-15cm处开挖,围绕根部开挖一周,最后用铲子将整个土坨翘起,要求起苗的时候尽量不要伤根系。

  土坨挖出之后,用铲子将它修成圆形,以便将来栽植的时候与新土结合紧密。然后用黑色的塑料袋将整个土坨包起来,包裹土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根系失水,二是防止土壤干燥后脱落。

  近年来,我国林业科研单位采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培育造林用的苗子,取得了很好的成活率。

  无纺布是一种可降解的纤维材料,它的通透性好,水、肥、气能自由通过,在土壤中,它可以变成供给苗木生长的有机质,对环境没有污染。无纺布里面是根据苗木营养搭配的基质,用这些基质培育出来的小苗,生长速度快,长势健壮。

  由于苗木在培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的根系、新的枝叶,也就建立了一个新的生理平衡体系。造林的时候,连同无纺布包裹着的土球一起运输,不仅保持了良好的完整性,使根系没有损伤,而且水分消耗极少。所以苗木在栽植后成活率可高达100%,而且无缓苗现象。

  3 干旱瘠薄山地造林的整地方式

  整地是造林的一道重要工序,是造林前对造林地土壤翻垦的一项造林技术措施。整地首先使土壤变得疏松,一方面有利于苗木根系的伸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

  鱼鳞坑整地是山坡地植树造林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坡度在30度以上的瘠薄山地。

  因为整地后的树坑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鱼鳞坑整地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小,是坡面治理的重要整地方法。

  鱼鳞坑整地的具体方法是:在山坡上按造林设计,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的大小可以根据地形和栽植树种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坑宽0.8-1.5m,坑长0.6-1.0m,坑距2.0-3.0m。

  挖坑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一边刨坑,一边把土层里的石头捡出来,用捡出来的石块在坑的下沿垒成一个堰,高20-25cm,这些石头是就地取材,又防止了水土流失,这样鱼鳞坑外边高里边低,起到了蓄水保墒的目的。在坑的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以便引蓄更多的雨水。

  4 干旱瘠薄山地造林的栽植方法

  整完了地,就可以栽植小苗了。由于小苗都带着土坨,所以只需要挖一个很小的坑,这样更利于保持水土,只要能把土坨完全放进去就可以了。土坨放到坑里之后,再填土、踏实,填土以营养土团不露出地面、踩踏时不损坏土团为度。

小苗栽上以后,要立即浇一遍水,第2天,再浇第二次水。栽植后1周左右,需要再到山上来,巡查苗子生长的情况,如果发现有死苗现象,要及时补植。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